
(1) [lively;vivacious;vivid]∶生活自然,不呆闆
舉止活潑
(2) [reactive]∶指單質或化合物容易與其他物質起化學反應
鈉、鉀的化學性質活潑
(1).富有生氣和活力。 曹禺 《日出》第一幕:“﹝ 潘月亭 ﹞頭發已經斑白,行動很遲緩,然而見着 陳白露 ,他的年紀,舉動,态度就突然變得又年輕,又活潑。”
(2).靈活,不呆闆;生動自然。 明 呂坤 《呻吟語·存心》:“心要從容自在,活潑於有無之間。”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下:“河面有蟲盈千累萬,似蛇非蛇……有人捕養碗中,或截作兩段,頭尾仍遊行活潑,經日不僵。”《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回:“先生出了題目,要作‘八股’,侄兒先就頭大了;偶然學着對個策,做篇論,那還覺得活潑些。” 魯迅 《書信集·緻曹聚仁》:“《芒種》三期也讀過了,我覺得這回比第二期活潑些。”
(3).氣氛活躍熱烈。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二:“全課堂的空氣非常活潑緊張。” 草明 《乘風破浪》第三章:“會議變得活潑起來。”
(4).使具有生氣和活力;使靈活。 清 李漁 《閑情偶寄·器玩·位置》:“眼界關乎心境,人欲活潑其心,先宜活潑其眼。”《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白日裡倒是走走散散,找人説談;否則閒中望望行雲,聽聽流水,都可活潑天機。” 李石曾 《無政府說》五:“如何可以運動血脈,如何可以活潑機體。”
(5).指手頭寬裕。 李準 《李雙雙小傳·不能走那條路》:“因為有幾家解放後是活潑點,可人家也不一定買地。”
“活潑”是一個形容詞,通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具有生機、靈動、不呆闆的特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性格、行為或表現充滿活力,自然生動。例如:“活潑的孩子”“活潑的小狗”。
拆分理解
應用場景
近義詞與反義詞
使用注意
需根據語境判斷褒貶。過度“活潑”可能隱含“不穩重”的貶義,如“他活潑得有些浮躁”。
此外,該詞常用于口語和非正式文體,在嚴肅場合(如學術論文)中較少使用。
活潑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物的表現活躍、生動、充滿活力的特點。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氵和灬,其中氵表示水的意義,灬表示火的意義。它的筆畫是9畫。
活潑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有意思,它是由“活”和“炮”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在古代,“活”字意味着充滿生趣、有生命力的意思,而“炮”字則表示熱鬧、喧嘩的狀态。因此,活潑一詞最初用來形容人或物在行動中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活潑的寫法是「活澎湃」。相比簡化字的寫法,繁體字的書寫更加複雜,具有更多的筆畫和線條。
在古時候,活潑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的寫法是「活躍」,其中的「躍」字表示跳躍、奔騰的意思,更強調了活潑的動态特性。
以下是幾個使用活潑這個詞的例句:
1. 小明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從早到晚都充滿了活力。
2. 這個小貓非常活潑,經常跳來跳去,讓人忍不住想和它玩耍。
3. 他的演講非常活潑,引來了觀衆們的熱烈掌聲。
除了活潑之外,還有一些近義詞可以用來表達相似的意思,比如活躍、興奮、生龍活虎等。相反地,與活潑相反的詞是沉悶、呆滞、無動于衷等,用來表示缺乏活力或興趣。
總的來說,活潑是一個常用的形容詞,用來形容個體或物體展現出生動、活躍和充滿活力的特點。它的來源與意義使其成為一個精确、形象的形容詞,適用于各種情境和描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