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殘忍兇悍。 南朝 梁 劉孝标 《辨命論》:“ 延年 殘獷,未甚 東陵 之酷。”《晉書·石季龍載記下》:“惵惵遺黎,求哀無地,戎狄殘獷,斯為甚乎!”
“殘犷”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辨命論》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殘犷(cán guā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殘缺而勇敢堅強的屬性。它形容的是人或事物在受到傷害、損失或殘缺的情況下,仍然保持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質和精神。
拆分部首和筆畫:殘犷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殳(shū)和犬(quǎn)。殳作為部首,通常表示“武器”;犬作為部首,通常表示“狗”。
根據《康熙字典》,殘犷的總筆畫數是12畫。
來源和繁體:殘犷是一個古漢字詞語,源自《孟子·公孫丑上》這本經典。《殘犷》本意是形容幼小的動物受到傷害時的模樣,後來引申為形容人在困難、挫折中的堅強和勇敢。
在繁體字中,殘犷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的字形演變和書寫規範,殘犷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其中,“殘”字在古時候的寫法為「㐌」或「⺶」,而“犷”字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共」。
例句:1. 他在車禍中受了傷,但他仍然保持着殘犷的精神,積極朝着康複努力。
2. 這個國家經曆了戰争和重建,但它的人民始終表現出殘犷的勇氣和堅毅。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組詞:殘犷心态、殘犷不屈、殘犷奮鬥
近義詞:堅韌、堅毅、勇敢
反義詞:怯弱、軟弱、動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