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防禦。《宋史·李綱傳》:“七日議守。謂敵情狡獪,勢必復來,宜於沿 河 、 江 、 淮 措置控禦,以扼其衝。”
亦作“ 控馭 ”。馭馬使就範。引申指控制,駕馭。 漢 傅毅 《舞賦》:“或有矜容愛儀,洋洋習習,遲速承意,控禦緩急,車音若雷,騖驟相及。”《晉書·慕容垂載記》:“ 洛陽 四面受敵,北阻 大河 ,至於控馭 燕 趙 ,非形勝之便。” 唐 秦韬玉 《紫骝馬》詩:“若遇丈夫能控禦,任從騎取覓封侯。” 明 郎瑛 《七修類稿·事物·褶作畫圖》:“昨見《楊妃上馬圖》袖軸一卷,真 宋 奇物……控禦擁妃上馬者四人,隨行而挾枕被者三人。”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目前這孤城确實難守,而 夏某 最為可慮。我們既無良法控馭,又不可打草驚蛇,隻好聽其自然。”
“控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馭馬與控制
原指通過駕馭馬匹使其服從指令,後引申為對人或事物的掌控與支配。例如《晉書》提到劉琨“短于控禦”,即不擅長管理下屬。
軍事防禦
在曆史文獻中常用于描述戰略防禦,如《宋史·李綱傳》中“沿河控禦”指通過布防抵禦外敵入侵。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或詞語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曆史典籍。
控禦(kòng yù),是一個中文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控音部首和禦意部首。其中,控音部首是“⺾”,禦意部首是“彳”。它的總筆畫數為10。控禦一詞源自古漢字,是漢字中的一個詞彙。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控禦」。
在古代,控禦的寫法略有不同。其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形态為「㖊」。後來,在篆書和隸書中,逐漸演變成了現代常用字的樣子。古時候的字形保留了部分古樸的特點。
以下是幾個關于控禦的例句:
1. 我們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來控禦情緒。
2. 他在比賽中控禦了整個局勢。
3. 這種設備能夠遠程控禦。
一些與控禦相關的詞彙:
1. 控制:指對某事物或現象有意識地進行支配、管理或調節等。
2. 禦敵:指抵禦敵人的進攻。
3. 控制台:指操作和控制電子設備的中心設備。
與控禦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1. 控制:與控禦的意思相似,都指對某事物進行管理或支配。
2. 管理:指對某一範圍的事物進行統籌、安排、協調等。
與控禦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1. 放任:指對事物不加幹涉或任其自由發展。
2. 放松:指減輕對事物的限制或壓力。
以上就是關于控禦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相關信息。【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