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稱 北鬥星君 。《雲笈七籤》卷二四:“丹元星天之 鬥君 ,主命録籍。上總九天譜録,中統鬼神簿目,下領學真兆民命籍,諸天諸地,莫不總統。”
“鬥君”是道教中的專有名詞,主要含義如下:
指道教信仰中的北鬥星君,是掌管人間命籍的神靈。根據《雲笈七籤》記載:“丹元星天之鬥君,主命録籍。上總九天譜録,中統鬼神簿目,下領學真兆民命籍。”(意為鬥君統管天、地、人的命數記錄)。
讀音與注音
拼音為dòu jūn,注音為ㄉㄡˋ ㄐㄩㄣ。
(注:“鬥”在道教術語中通常讀“dǒu”,但此處因特定稱謂讀“dòu”。)
文化背景
北鬥星君在道教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認為是協調天地陰陽、主宰生死福禍的神靈。
其他說法
部分資料提到“鬥君”可引申為“在競争中勝出的人”,但這一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詞義演變或誤用有關。
《鬥君》一詞是指兩個人之間進行較量或對決的意思。
段落二:拆分部首和筆畫《鬥君》一詞的拆分部首為「文」和「力」,其中「文」是上部分,「力」是下部分。
根據漢字的結構,「鬥」字總共有4畫。
段落三:來源及繁體字《鬥君》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和武術傳統。
在繁體字中,「鬥」字保持不變。
段落四: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鬥」字的形态可能會有細微的差别,但整體結構和現代字形基本相同。
段落五:例句1. 兩位武林高手決定進行一場激烈的鬥君。
2. 他們開始鬥君,以決出最強者。
段落六: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組詞:鬥争、鬥氣、鬥士。
近義詞:較量、争鬥、對決。
反義詞:合作、協助、和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