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拘守而不變通。 晉 葛洪 《抱樸子·名實》:“寧潔身以守滞,恥脅肩以苟合。”
“守滞”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拘守現狀而不願變通,強調因保守或停滞導緻缺乏進取心。該詞由“守”(保持)和“滞”(停滞)組合而成,字面意為固守原地、無法突破。
二、詳細解析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因循守舊的行為,如職場中拒絕創新、學術領域固守傳統理論等場景。
四、近義延伸
與“墨守成規”“故步自封”等成語含義相近,均強調缺乏變通性。
總結來看,“守滞”既包含行為上的停滞,也暗含思維上的保守,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貶義或中性表達傾向。
守滞是一個表示停滞不前的詞語,形容人或事物未能取得進展或改變,持續在原地或原狀态停留。
守滞的整體結構是由“宀”和“滞”兩個部分組成。
宀,讀音為mián,表示屋檐的意思,常見于表示與居住、房屋相關的字。
滞,讀音為zhì,表示停滞、阻塞的意思。
組合而成的守滞,形象地表達了停滞不前的狀态。
守滞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家韓愈的《增廣賢文》中,書中記載了韓愈的文章标題為《守滞文》。
在繁體中文中,守滞的寫法為「守滯」。
在古代漢字中,守滞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具體為「守滞」的簡化字形。
1. 他一直守滞在自己的舒適區,沒有嘗試過新的挑戰。
2. 這個項目因為************的原因守滞不前。
3. 她的思想一直守滞在傳統觀念中,不願意接受新的想法。
守株待兔、守望、守信、守時、守舊等。
停滞、停頓、僵持、滞礙。
進展、發展、前進、順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