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後晉的意思、後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後晉的解釋

[the Posterior Jin Dynasty] 五代的第三個朝代,石敬瑭所建立的。936年後唐河東節度使沙陀人石敬瑭,向契丹皇帝稱兒皇帝,割雲燕十六州給契丹,曆二帝共十一年

詳細解釋

五代 之一。 後唐 河東 節度使 石敬瑭 引 契丹 兵滅 後唐 ,自稱帝,國號 晉 。史稱 後晉 (公元936年-946年)。以别于 司馬炎 所建立的 晉 王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後晉是五代十國時期的第三個政權(936—947年),由沙陀人石敬瑭建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建立背景
    後唐清泰三年(936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為推翻後唐,以割讓幽雲十六州并自稱“兒皇帝”為條件,換取契丹軍事支持。契丹出兵助其滅後唐,石敬瑭在太原稱帝,國號“晉”,史稱後晉,初定都洛陽,後遷至開封。

  2. 重大事件

    • 割地稱臣:石敬瑭向契丹稱臣,割讓幽雲十六州,導緻中原喪失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屏障,影響後世宋遼沖突。
    • 石重貴抗遼:942年石敬瑭死後,其侄石重貴繼位,改對契丹“稱孫不稱臣”,引發契丹三次南侵(944—947年)。前兩次後晉獲勝,但第三次因大将杜重威投降,契丹攻破開封,後晉滅亡。
  3. 滅亡原因

    • 内部腐敗:石敬瑭晚年重用宦官,吏治混亂,民怨積累。
    • 戰略失誤:石重貴雖主戰但缺乏統一部署,加之杜重威叛變,主力軍隊瓦解。
  4. 曆史影響
    後晉滅亡後,契丹短暫占據中原,但因治理不善北撤。河東節度使劉知遠趁機建立後漢,延續五代更疊。幽雲十六州的割讓成為宋遼百年對峙的導火索。

參考來源:綜合等權威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後晉》的意思

《後晉》是中國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朝代名稱,指的是唐朝末年五代時期的一個國家。它的建立者是石敬瑭,國號也叫後晉。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後晉》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口》和《日》。它共有10畫。

來源

《後晉》這個詞源于曆史上的一個朝代。在五代十國時期,唐朝滅亡之後,中國分裂成了多個割據政權,其中一個重要的政權就是後晉。

繁體

《後晉》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差異。具體到《後晉》這個詞,古代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總體上仍然保持了相似的結構和意義。

例句

1. 後晉是五代時期的一個重要朝代。
2. 前蜀、後蜀和後晉都是中國曆史上的重要政權。

組詞

後晉皇帝、後晉廷臣、後晉曆史、後晉文化

近義詞

五代、五代十國、後晉朝代

反義詞

唐朝、宋朝、明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