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鳥書的意思、鳥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鳥書的解釋

書體的一種。屬篆書的變體。用以書幡信,亦見于瓦當、印文中。《晉書·衛恒傳》:“ 王莽 時,使司空 甄豐 校文字部,改定古文,復有六書,一曰古文, 孔氏 壁中書也……六曰鳥書,所以書幡信也。” 宋 張表臣 《珊瑚鈎詩話》卷一:“有‘鳥書’者, 周 史 佚 作,所寫赤雀丹書之祥,以書旂幡,取飛翔之狀。” 明 陶宗儀 《書史會要·唐·唐元度》:“又為十體,曰古文,曰大篆,曰小篆,曰八分,曰飛白,白薤葉,曰垂針,曰垂露,曰鳥書,曰連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鳥書是中國古代一種裝飾性書體,屬于“鳥蟲書”的重要分支,因筆畫飾以鳥形而得名。其特點與演變如下:

一、基本定義與特征

鳥書盛行于春秋戰國時期(尤以吳、越、楚等國為典型),是一種将篆書筆畫變形為鳥形圖案的美術字體。其結構保留漢字本體,但在筆畫首尾或轉折處添加鳥頭、羽毛、爪形等裝飾元素,使文字兼具象形與象征意義,常見于青銅器銘文(如兵器、禮器)及玺印。這種書體體現了古人“書畫同源”的哲學觀,也是權力與身份的象征。

二、曆史演變與文化背景

  1. 起源與發展:

    鳥書源于商周圖騰文化,成熟于春秋晚期。例如吳王夫差矛、越王勾踐劍上的銘文,以鳥形修飾筆畫,既彰顯武力又暗含“鳥神庇佑”的信仰。

  2. 地域特色:

    多見于長江中下遊諸侯國,與當地“鳥崇拜”習俗相關(如越人以鳥為祖先)。《說文解字》載:“鳥書,象鳥之形,飾于符信”,說明其多用于符節、印章等信物。

  3. 漢代後的演變:

    東漢後鳥書逐漸脫離實用領域,轉為藝術裝飾。唐代《升仙太子碑》碑額以鳥書題寫,融合飛白書技法;清代金石學複興,鳥書成為篆刻家仿古創作的元素。

三、學術與藝術價值

鳥書作為漢字藝術化的早期實踐,反映了先秦工藝美學與文字系統的互動。現代文字學家認為其是“鳥蟲篆”的典型代表,對研究古文字演變、地域文化及青銅器斷代具有關鍵意義。故宮博物院藏“王子午鼎”上的鳥書銘文,便是研究楚文化的重要實物。

主要參考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鳥書”一詞有兩種主要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一、漢字書體(主要釋義)

  1. 基本定義
    屬篆書的變體書體,常見于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的器物銘文(如青銅器、瓦當、印信等),因筆畫中融入鳥形裝飾得名,又稱“鳥蟲書”“鳥蟲篆”。

  2. 曆史特征

    • 起源:春秋中期出現,盛行于戰國至漢代。
    • 用途:多用于祭祀禮器、兵器(如越王勾踐劍)、幡信等特殊場合,兼具裝飾性與象征性。
    • 形态:在篆書基礎上,将鳥喙、翅膀等元素融入筆畫,或直接在文字旁附加鳥形圖案。
  3. 文化意義
    以鳥形入書體現古代對“信”的追求(如候鳥守信遷徙),也彰顯權力與藝術結合的美學價值。

二、引申含義(現代語境)
指内容淺薄、缺乏實用價值的書籍,用于批評低質量出版物或知識匮乏現象。例如文學評論中稱某作品為“鳥書”,暗示其學術價值不足。


典型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物或書法演變,可參考考古文獻或藝術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牓額膀子吊報享綳瓷便檝不偶唱言存疑盜渠大人家蝶夢芳芷凡流封土分攤紛至沓來鳏寡孤惸漢浦豪取智籠痕釁環瀛江山夾鉗荊聶镌減夢景密恩名我固當墨鏡囊楮牌刀炮煎彭李黔黎親當矢石日虹融散喪期山胞傷神上聞爵深林試燈失志飾知手無寸刃儵昱死丕丕泗州和尚天狗剸剡讬交王功王囚尾闾違妄五範下界仙阙小名[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