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飄泊寄居。 晉 趙至 《與嵇茂齊書》:“煢煢飄寄,臨沙漠矣。” 唐 白居易 《早秋晚望兼呈韋侍禦》詩:“夫君亦淪落,此地同飄寄!” 清 吳偉業 《送何省齋》詩:“勞生任潦倒,失志同飄寄。”
“飄寄”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表示漂泊寄居、居無定所的生活狀态,常用于文學作品中表達身世浮沉或流離失所的意境。以下是詳細解析:
“飄寄”由“飄”(隨風飄蕩)和“寄”(暫時居留)組合而成,字面指像飄絮一樣無固定居所,引申為因漂泊而寄居他鄉。例如唐代白居易詩中“此地同飄寄”即表達與友人共處漂泊境遇的感慨。
該詞在曆代文獻中均有使用,且含義穩定:
“飄寄”多用于詩詞、古文,現代較少使用。其核心是通過漂泊狀态反映身世之悲或時局動蕩,例如:“戰亂中百姓飄寄四方,無處安身。”
(參考來源:綜合)
若需更多文學用例或曆史背景,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典詩詞集進一步了解。
《飄寄》(piāo j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為信件、書信等隨風而飄、漂浮着寄送。它由“飄”和“寄”兩個字組成,其中“飄”是動詞,表示被風吹動,漂浮;“寄”是動詞,表示通過郵遞等方式寄送。
拆分部首:飄(風),寄(宀)
飄的筆畫數:8畫
寄的筆畫數:10畫
繁體字:飄寄
古時候漢字寫法:飃寄
1. 他寫了一封美麗的情書,以希望它能飄寄到心愛的人手中。
2. 飄寄的信件在郵筒裡等待被寄往世界各地。
組詞:飄揚、飄忽、飄逸、寄托、寄予
近義詞:漂流、飄蕩
反義詞:固守、停留、收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