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荷葉。 唐 王勃 《九成宮東台山池賦》:“荷抽水蓋,薜引山茵。”
“水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水蓋”指荷葉,常用于詩文中的比喻表達。該詞通過“水”與“蓋”的組合,形象地描繪荷葉浮于水面、形似傘蓋的特征。
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王勃的《九成宮東台山池賦》:“荷抽水蓋,薜引山茵。”此句以“水蓋”代指荷葉,與“山茵”(山間草地)形成對仗,展現自然景物的詩意美感。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水蓋”一詞已不常見,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古典詩詞賞析。例如在描寫荷塘場景時,可借“水蓋”增強語言的形象性。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相關用法,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水蓋》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以下意思:
1. 水面上的漂浮物,指浮在水面上的物體。
2. 水面上覆蓋的東西,指覆蓋在水面上的物質或結構。
3. 水井或水池内蓋子,用來覆蓋并保護水源。
《水蓋》這個詞的部首是“氵”(三點水),表示與水有關。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
《水蓋》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符合漢字的發展規律。它是由“氵”(水)和“蓋”兩個字組合而成。《水蓋》的常見繁體字形為「水蓋」。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一些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水蓋》在古代常常寫作「水蓋」,即将“蓋”字的上邊改為“⿰示蓋”,示為一個示字旁。
1. 河面上漂浮着一片水蓋,看起來像是某種植物。
2. 我家的井蓋已經破損了,需要及時更換。
與《水蓋》相關的詞語有:
1. 水底蓋:指覆蓋在水底的物體或結構。
2. 水塘蓋:指用來覆蓋水塘的物品。
3. 水井蓋:用來蓋住水井的結構,以保護水源。
《水蓋》的近義詞是:水面浮物、水上漂浮物。
《水蓋》的反義詞是:水底物、水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