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禮三本的意思、禮三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禮三本的解釋

謂天地、先祖、君師為禮之三本。本,根本。《大戴禮記·禮三本》:“禮上事天,下事地,宗事先祖,而寵君師,是禮之三本也。”《荀子·禮論》:“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焉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禮三本”是中國古代禮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含義源自儒家經典,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禮三本”指天地、先祖、君師三者作為禮的根本依據。這一概念最早見于《荀子·禮論》和《大戴禮記》,強調這三者是維系社會秩序與倫理的基礎。

二、具體内涵

  1. 天地之本
    天地是萬物生存的根源。《荀子》提到“天地者,生之本也”,認為沒有天地則生命無從存在,因此禮需“上事天,下事地”,通過祭祀表達對自然的敬畏。

  2. 先祖之本
    祖先是宗族延續的源頭(“先祖者,類之本也”)。通過祭祖儀式,強化家族紐帶與文化傳承,體現“尊先祖”的倫理要求。

  3. 君師之本
    君師(君主與師長)是社會治理的基石(“君師者,治之本也”)。尊崇君師代表對權威與教化的重視,以維護國家秩序。

三、曆史意義

禮三本思想貫通了天道與人道,古代通過祭天、祭祖、祭聖人的儀式實踐這一理念,成為中華文化精神的核心之一。如《史記·禮書》所言,三者缺一不可,否則“無安人”。

四、現代啟示

盡管傳統祭祀形式逐漸淡化,但其内核——敬畏自然、重視傳承、尊重秩序——仍對現代社會具有倫理參考價值。

注:如需查閱原始文獻,可參考《荀子·禮論》或《大戴禮記》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禮三本》的意思

《禮三本》(lǐ sān běn)是指《周禮》、《禮記》和《儀禮》,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之一,涵蓋了禮儀和禮制的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禮三本》的拆分部首是“礻”和“本”,其中“礻”是一個獨立的部首。它的五筆畫是:一、㇆、㇛、一、一。

來源

《禮三本》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儒家學派。周禮是周朝時期的一部官制法典,禮記是孔子及其學派對周禮的解釋和注釋,而儀禮則是描述官員任命和禮儀樂舞的儀式的文獻。後來,這三部分内容被整理編纂成《禮三本》。

繁體

《禮三本》

古時候漢字寫法

《禮三本》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一緻。

例句

在周代,人們遵循《禮三本》中規定的禮儀進行各種典禮活動。

組詞

禮制、禮儀、禮節、禮貌、禮儀之邦

近義詞

禮樂、典範、法則

反義詞

無禮、不守規矩、草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