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鈔寫的意思、鈔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鈔寫的解釋

抄寫。照錄原文。《渌水亭雜識》卷一引 元 張仲舉 詩:“朱黃堆案墨滿硯,鈔寫況有能書孫。” 陳垣 《史諱舉例·避諱所用的方法三》:“比見鈔寫古典……或缺其點畫,或隨便改換。” 王西彥 《魚鬼》二:“我還要向你述說第二個故事,鈔寫第二次童年的記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鈔寫"是現代漢語中表示文字複制的規範書面用語,其核心含義指依照原樣逐字逐句謄錄文字内容。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義,該詞強調忠實于原文的複制過程,常見于古籍整理、文獻保存等專業場景[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

從構詞法分析,"鈔"字在《說文解字》中本義為"叉取也",段玉裁注疏引申為"強取而為己有",後經語義演變特指貨币相關含義。但在古籍中"鈔"通"抄",《康熙字典》收錄"鈔"與"抄"存在通假關系,這種特殊用法在"鈔寫"一詞中得以完整保留[來源:中華書局《康熙字典》電子版]。

該詞在實際應用中具有三個顯著特征:

  1. 精确性要求:區别于普通抄錄,需保持原文格式與内容完整,如《四庫全書》編纂時對底本的鈔寫标準
  2. 載體適應性:既包含傳統筆墨書寫,也涵蓋現代技術手段的仿真複刻
  3. 法律規範性:在司法文書、檔案管理等領域具有法定效力[來源: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與近義詞"抄寫"相比,"鈔寫"更強調正式文書場景下的專業複制行為。據《漢語大詞典》考釋,這種語義差異可追溯至明清時期公文制度,當時官署文書謄錄嚴格使用"鈔寫"作為标準術語[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鈔寫”一詞的含義及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鈔寫”即“抄寫”,指按照原文内容逐字謄錄的行為,屬于通假字用法(“鈔”通“抄”)。例如《明史》記載“所讀書必手鈔”,指親手謄寫書籍内容。

二、曆史與典籍用例

  1. 古籍中常見該詞,如元代張仲舉詩句“朱黃堆案墨滿硯,鈔寫況有能書孫”,描述文人案頭抄寫的場景。
  2. 清代《渌水亭雜識》及陳垣《史諱舉例》中提及古人鈔寫時避諱字形的處理方式。

三、現代使用
該詞在20世紀前較常見,如今多被“抄寫”替代,使用頻率較低。部分文獻或仿古語境中仍可見,如“鈔寫古典”“鈔寫玉曆”等。

四、相關拓展
“鈔”字本義與貨币相關(如紙币),作動詞時另有“搶掠”之意(如“攻鈔郡縣”),但“鈔寫”僅保留謄錄含義。

建議:現代書面表達推薦使用“抄寫”,更符合當前語言習慣。若需引用古籍或研究曆史文本,可保留“鈔寫”原詞。

别人正在浏覽...

邊氛便錢務邊砦簿領書朝陵傳送帶詞社存亡單眠頓兵遁屍方珍封建餘孽負苓者告奮勇滾條過甚和鳴歡唱歡悰胡沙戶型簡體字颉篆境遇糾按矩德靠身岢峻磕喳矻矻連扯跟頭煉顔嘹朗理鑒靈娥輪唱買駿骨鳴晨命盜案鵬鲸迫窄黔口棄甲于思青錫全竈雀頭香認人宂言神巫獸心霜蓋樹藝鐵爐統管未央宮響鞭向壁虛構饷道卸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