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長橢圓形,春末夏初開花,花紅色或白色。果實長橢圓形,色黃而香,味酸澀,經蒸煮或蜜漬後供食用,可入藥。
(2).指此種植物的果實。《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後因用以借指互相饋贈之物。 唐 賈島 《投張太祝》詩:“欲買雙瓊瑤,慙無一木瓜。”參閱《埤雅·釋木》。
“木瓜”一詞的含義可從植物學、文學、藥用及文化隱喻等多角度解析,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植物屬性
木瓜是薔薇科木瓜屬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果實呈長橢圓形,色黃芳香,味酸澀,需蒸煮或蜜漬後食用。其葉片為橢圓卵形,花期在4月,果期9-10月,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與現代“番木瓜”的區别
需注意,《詩經》中的木瓜與現代常見的水果木瓜(番木瓜)并非同一物種。後者屬葫蘆科,原産中美洲,唐代才傳入中國,可直接生食。
《詩經·衛風·木瓜》的象征
該詩以“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表達禮尚往來、珍視情誼的主題,成為古代互贈信物的經典意象。詩中“木瓜”實指薔薇科果實,而非現代水果木瓜。
成語與隱喻
成語“木瓜”偶被用來比喻人的頭顱或大腦,但此用法較少見。網絡語境中,亦有調侃“不解風情”的衍生含義。
傳統藥用
木瓜果實可入藥,具解酒、祛痰、止痢等功效。《圖經衍義本草》記載其可治濕痹、霍亂、吐瀉轉筋。
現代應用
番木瓜含木瓜蛋白酶,可助消化,適合消化不良或胃炎患者食用;種子可榨油,果肉富含維生素C及類胡蘿蔔素。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詩經》原文或植物學資料。
《木瓜》是一個指代植物的詞語,它通常用來描述一種熱帶水果。木瓜是木瓜樹的果實,具有甜美的味道和豐富的營養。它富含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并具有促進消化、美容養顔*********。
《木瓜》的部首是“木”,總共有4個筆畫。
《木瓜》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時候的漢字形态,它是由表示植物的“木”和表示果實的“瓜”組合而成。在繁體字中,木瓜的寫法為「木瓜」。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寫《木瓜》的形狀為象征木材的符號和象征圓形果實的符號相結合。這種寫法在演變中逐漸發展為現代的形态。
1. 今天早餐我吃了一塊新鮮的木瓜。
2. 這個木瓜味道很好,很適合做沙拉。
3. 媽媽用木瓜做了一碗營養豐富的湯。
1. 木瓜樹
2. 木瓜奶昔
3. 木瓜片
4. 木瓜酵素
5. 木瓜汁
芒果、西瓜、鳳梨
苦瓜、酸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