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限韻的意思、限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限韻的解釋

規定做詩的用韻。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文獻》:“ 張南華 前輩真天才,或試之,命題限韻,應聲成章。”《紅樓夢》第三七回:“就請 菱洲 、 藕榭 二位學究來,一位出題限韻,一位謄録監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限韻"是漢語古典詩詞創作中的專業術語,指在作詩時限定使用特定韻部或韻字的規則。該創作形式常見于文人雅集、科舉考試及詩詞競賽中,具有以下三個核心特征:

  1. 聲律規範

    限韻要求創作者必須按照預先指定的韻書(如《平水韻》《佩文詩府》)選取韻腳字,例如限定"先"韻部時,所有韻腳字必須屬于該韻部。《漢語大詞典》明确指出:"限韻謂作詩時限定韻部或韻字"(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12卷)。

  2. 藝術約束

    此類規則常見于唐宋以降的詩社活動,文人通過限定"窄韻"(字數較少的韻部)增加創作難度。南宋周密《齊東野語》記載的"分韻作詩"活動,便是典型限韻案例(來源:中華書局《中國詩學大辭典》)。

  3. 形式演變

    現代詩詞競賽仍沿用限韻傳統,但多采用《中華新韻》等現代韻書。清代蘅塘退士編撰的《唐詩三百首》中,收錄的科舉試帖詩均嚴格遵循限韻要求(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詩韻合璧》評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限韻是古代詩詞創作中的一種規則,指在作詩時對韻腳的使用進行限制,要求符合特定韻律。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限韻指在詩詞寫作中,對韻腳的字進行嚴格限定,要求必須使用某一韻部中的字,甚至指定某幾個具體字作為韻腳。這種規則既用于規範詩歌形式,也作為文人間的創作挑戰。

  2. 曆史背景與用途

    • 科舉考試:唐代以後,科舉考試中常通過限韻考核應試者的作詩能力,例如限定使用《平水韻》中的某一韻部。
    • 文人雅集:古代文人聚會作詩時,限韻被用作遊戲規則,以展現才學。如《紅樓夢》中多次提到“别限韻了”,反映其娛樂性用途。
  3. 具體形式
    限韻可分為兩類:

    • 限韻部:如限定使用“一先”韻(即《平水韻》下平聲第一韻部);
    • 限韻字:更嚴格的情況是指定某幾個字必須作為韻腳,如限定“春、人、新”三字押韻。
  4. 演變與影響
    科舉考試中的限韻規則經曆了從寬松到嚴格的過程,宋代以後逐漸制度化。這一規則既促進了詩歌形式的規範化,也因過度限制被部分文人诟病,如清代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借角色之口表達對限韻的調侃。

  5. 示例說明
    若限韻“十三元”韻部,則詩中所有韻腳需出自該韻部,如“元、魂、痕、門”等字;若進一步限韻字為“門、盆”,則隻能使用這兩個字押韻。

總結來看,限韻是中國古典詩歌創作和考核中的重要形式要求,兼具實用性與趣味性,但也因限制創作自由度引發争議。

别人正在浏覽...

榜楚陂吏崩壞弁兵邊笥鸧鹒察官成規刺探篡夫翠蓮電子偵察衛星調曲第二把手滴瀝訂單端啟俄語煩辱分愛凫靥裘供鮮關鍵黃牙劃拳活期存款狡競嬌韻井渫莫食鬏髻疾足先得枯笑蘭橑冷金箋烈日鱗構亂套腼觍牛铎旁死霸鞶帨貧主欺德奇谲跂聳求假遒峻奇希佉苴三緻志上弟書皮黍穗蒜缽子蘇武牧羊饕餮之徒通決委隨文章二百年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