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徒步涉水渡河。引申為有勇無謀、冒險行動。《易·泰》:“用馮河,不遐遺。” 孔穎達 疏:“無舟渡水,馮陵于河,是頑愚之人。”《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毛 傳:“馮,陵也。徒涉曰馮河,徒搏曰暴虎。” 清 魏源 《<海國圖志>叙》:“以實事程實功,以實功程實事,艾三年而蓄之,網臨淵而結之,毋馮河,毋畫餅,則人材之虛患祛其二。” 梁啟超 《過渡時代論》:“攘臂馮河而渡者,其 美利堅 、 匈牙利 耶?”
“馮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馮河”原指徒步涉水渡河,後引申為有勇無謀、冒險行動的行為。該詞常與“暴虎”連用為“暴虎馮河”,比喻人空有勇力而無謀略,出自《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古籍出處
曆史故事
據傳戰國時期楚國将軍馮雲山曾率軍冒險踏冰渡河,成功擊潰敵軍,後人以此典故強調“勇氣與風險并存”。
“馮河”從具體的渡河行為演化為對冒險行事的隱喻,其核心在于警示人們需兼具勇氣與謀略。使用時需結合語境,注意讀音和搭配(如常與“暴虎”連用)。
《馮河》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在漢語中,它的意思是指北方的一條河流。
《馮河》的第一個字是“馮”,由冫部和馬部組成,它總共包含4個筆畫;第二個字是“河”,由水部和可部組成,總共包含8個筆畫。
《馮河》這個詞語來源于中國北方的地名。據考古學家的研究,當年有一位姓馮的人在河邊修建了一條灌溉渠道,這條河流就被稱為馮河。
《馮河》的繁體字為《馮河》。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獻記載,《馮河》的古字可能是《馮河》或者其他類似的形式。
1. 我們經過馮河時,看到了一片美麗的風景。
2. 馮河是北方居民的重要水源之一。
馮河源、馮河畔、馮河邊、馮河水、馮河上、馮河村
燕河、黃河、淮河
血河、枯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