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伺風烏的意思、伺風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伺風烏的解釋

古代的一種風向标。 五代 馬缟 《中華古今注·伺風烏》:“ 夏禹 所作也,禁中置之,以為恒式。”參閱 清 ********* 《格緻鏡原·乾象三·相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伺風烏是中國古代用于觀測風向的儀器,又稱“相風烏”“銅烏”或“風向鳥”,其名稱與功能在漢語詞典及曆史文獻中有明确記載:

  1. 基本定義與功能

    “伺風烏”指古代安裝在屋頂或船桅上的鳥形裝置,通過鳥身隨風轉動的方向判斷風向。其名稱中的“伺”意為“觀察”,“風烏”即鳥形風向标。《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古代候風之器,以銅或木制成鳥形,置于屋頂,鳥頭所指即為風向”。

  2. 曆史記載與結構

    • 漢代起源:西漢《三輔黃圖》記載建章宮“鑄銅鳳高五尺,飾黃金,栖屋上,下有轉樞,向風若翔”,為早期風烏雛形。
    • 唐代改進:李淳風《乙巳占》詳述其結構:“以銅或木為烏形,腹中空,立竿首。輕羽内藏,風來則烏轉,首向風源”。此設計利用空氣動力學原理,成為古代氣象觀測的重要工具。
  3. 文化象征與演變

    伺風烏不僅是實用儀器,亦具祥瑞寓意。唐代宮殿常置銅烏,象征“風調雨順”。宋代《事物紀原》稱其“司風候,占吉兇”,反映古人将自然現象與人文觀念結合的智慧。明清時期逐漸被更簡易的風向旗取代。

  4. 考古與文獻佐證

    考古發現如湖南馬王堆漢墓帛書《天文氣象雜占》繪有鳥形風向器,旁注“風鳥”字樣,印證漢代已廣泛使用。唐代《開元占經》更系統收錄相風烏的觀測方法,體現其在古代氣象學中的地位。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
  2. 《三輔黃圖·漢宮疏》(中華書局,2012年校注本)
  3. 李淳風《乙巳占·候風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點校本)
  4. 高承《事物紀原·舟車帷幄部》(中華書局,1989年)
  5. 馬王堆漢墓帛書《天文氣象雜占》(湖南省博物館藏,文物出版社,1978年整理版)

網絡擴展解釋

伺風烏是中國古代用于觀測風向的裝置,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伺風烏是古代的一種風向标,主要用于測定風向。其名稱中的“烏”指代鳥類形象,推測可能形似烏鴉或其他鳥類裝置,通過頭部指向判斷風向。

  2. 曆史記載與起源
    根據五代馬缟《中華古今注·伺風烏》記載,伺風烏最早由夏禹(大禹)發明,後被宮廷采用為固定裝置(“禁中置之,以為恒式”)。清代陳元龍在《格緻鏡原·乾象三·相風》中進一步考證了其結構與用途。

  3. 功能與演變
    作為早期氣象儀器,伺風烏通過風向測定輔助古代農業、航海等活動。其設計可能影響了後世“相風銅烏”等更精密儀器的出現,如漢代張衡改進的銅制風向鳥裝置。

  4. 文化意義
    伺風烏體現了中國古代對自然現象的觀測智慧,并反映出氣象工具在官方活動中的規範化應用(如宮廷“恒式”制度)。

關于具體形制與使用場景,現存文獻記載較少,需結合考古發現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暴雨八十二好稱詠馳志稠疊祠祿從兒牴梧耳光泛泛之人凡庶返祖現象紛更艮維各人光音天挂牌桂策橫眼花燼黃兒花稍荟集穢土講蒐近縣舊侶矩法狂蔓斂迹隆施鳴毂末學平貼潛識峭逼情真騎邑搉慮取索人民城郭審改適道石劒十襲疏棄碎煩歲會譚說探珠騰牒頑冗為虺弗摧維匡無何有向暮閑局銜啼歇業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