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的一種風向标。 五代 馬缟 《中華古今注·伺風烏》:“ 夏禹 所作也,禁中置之,以為恒式。”參閱 清 ********* 《格緻鏡原·乾象三·相風》。
伺風烏是中國古代用于觀測風向的裝置,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伺風烏是古代的一種風向标,主要用于測定風向。其名稱中的“烏”指代鳥類形象,推測可能形似烏鴉或其他鳥類裝置,通過頭部指向判斷風向。
曆史記載與起源
根據五代馬缟《中華古今注·伺風烏》記載,伺風烏最早由夏禹(大禹)發明,後被宮廷采用為固定裝置(“禁中置之,以為恒式”)。清代陳元龍在《格緻鏡原·乾象三·相風》中進一步考證了其結構與用途。
功能與演變
作為早期氣象儀器,伺風烏通過風向測定輔助古代農業、航海等活動。其設計可能影響了後世“相風銅烏”等更精密儀器的出現,如漢代張衡改進的銅制風向鳥裝置。
文化意義
伺風烏體現了中國古代對自然現象的觀測智慧,并反映出氣象工具在官方活動中的規範化應用(如宮廷“恒式”制度)。
關于具體形制與使用場景,現存文獻記載較少,需結合考古發現進一步考證。
伺風烏是一個古代詞彙,形容一種會感知風向的烏鴉。字義上,伺指觀察、察覺,風則表示風向,烏是烏鴉的意思。
伺風烏的部首分别是人字旁的「亻」和風字旁的「風」。
伺的筆畫數為6畫,風的筆畫數為8畫,烏的筆畫數為6畫。
伺風烏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是古代詩經和禮器文化的典籍。漢字繁體的寫法是「伺風烏」。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風」在「烏」上方并且組成了一個半包圍形狀,表示烏鴉在風口或風向下察覺風的動向。
我站在窗前,看着遠處的伺風烏,它們能準确判斷預示着風暴的到來。
組詞:伺風、伺風烏、風向、烏鴉。
近義詞:望風、觀風。
反義詞:盲目、不察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