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山的意思、三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山的解釋

(1).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 三壺 ,則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壺 ,則 方丈 也;二曰 蓬壺 ,則 蓬萊 也;三曰 瀛壺 ,則 瀛洲 也。” 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玄都五府風塵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蘇轼 《奉和陳賢良》詩:“三山舊是神仙地,引手東來一釣鼇。” 清 黃遵憲 《和沉子培同年》詩:“縹緲三山信 徐巿 ,橫縱六裡聽 張儀 。”

(2). 福州 的别稱。 福州 城中西有 閩山 ,東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稱 三山 。見 宋 曾鞏 《道山亭記》。 元 薩都剌 《入閩過平望驿》詩:“ 廣陵 城裡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萬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詩:“數點疏星紫錦斑,仙家新樣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從軍》詩:“七星戰袍襯金甲,三山尖帽飄猩紅。” 明 費信 《星槎勝覽·占城國》:“其酋長頭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雲骓馬歌》:“蹄懸四跼腦顆方,胯聳三山尾株直。” 宋 黃庭堅 《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書懷》:“家徒四壁書侵坐,馬聳三山葉擁門。”詳“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三重壓迫。 郭沫若 《頌黨慶》詩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紅旗鮮。” 蕭華 《井岡山頌》詩:“推翻三山驚寰宇,社會主義日日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三山”的詞意解釋,需結合不同文化語境進行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一、神話與道教中的三山

  1. 遠古神話中的三條龍脈
    相傳為華夏文明發源的三大山脈,包括喜馬拉雅山脈(關聯盤古開天、共工觸山傳說)、昆侖山脈(玉帝居所、嫦娥奔月傳說)和天山山脈(西王母、女娲補天傳說)。

  2. 道教三座仙山
    指蓬萊(蓬壺)、方丈(方壺)、瀛洲(瀛壺),被認為是神仙居所,最早見于《史記·封禅書》及晉代《拾遺記》記載,象征長生與仙境。


二、現代語境下的三山

  1. 三大旅遊名山
    今人普遍将黃山(安徽)、廬山(江西)、雁蕩山(浙江)并稱“三山”:
    • 黃山: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聞名,被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産;
    • 廬山:以雄奇險秀著稱,李白《望廬山瀑布》等詩作使其成為文化名山;
    • 雁蕩山:以山水奇秀和獨特夜景聞名,被譽為“東南第一山”。

三、其他衍生含義

  1. 福州别稱
    因城内有閩山、九仙山、越王山三座山體,宋代起福州别稱“三山”(見曾鞏《道山亭記》)。
  2. 文學比喻
    古詩詞中偶指“三山骨”(馬、驢後股骨骼)或冠名,如唐代李群玉詩中“剪三山”喻華美頭飾。

“三山”的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宗教或現代語境判斷,主流解釋為道教仙山或黃山、廬山、雁蕩山。不同說法反映了中華文化中對山嶽的多元崇拜與想象。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山》的意思

《三山》是一個成語,指的是三座山峰,也可以比喻三個具有重大影響力或地位的人或事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山》的拆分部首為“卄”,它是一個偏旁部首,表示"山"。《三山》總共有9畫。

來源

《三山》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邶風·有猷》中,原指三座具有特殊地位的山峰。後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成比喻三個重要的人或事物。

繁體

《三山》的繁體字為「三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三山"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總體上形狀和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他們三個是公司的三山,掌握着整個市場的發展方向。

組詞

三山五嶽、三山五嶽指、三山五嶽名

近義詞

三座山、三個重要人物

反義詞

三塊石、三個無足輕重的人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