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栎散的意思、栎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栎散的解釋

《莊子·人間世》:“ 匠石 之 齊 ,至於 曲轅 ,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 匠伯 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 匠石 ,曰:‘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後因以“櫟散”比喻無用之材。多作為謙詞。《藝文類聚》卷三六引 晉 戴逵 《閑遊贊》:“櫟散之質,不以斧斤緻用。”《魏書·宗欽傳》:“伊餘櫟散,才至庸微。遭緣幸會,忝與樞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栎散(lì sǎ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像栎樹那樣被視為無用之材而得以保全自身,常引申為自謙才能平庸或表示安于淡泊。該詞典出《莊子·人間世》,其釋義與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栎(lì)

    指栎樹(橡樹),木質疏松,古人認為其不宜作棟梁之材。《說文解字》釋:“栎,木也。從木,樂聲。”

  2. 散(sǎn)

    本義為“分散、無用之材”,《莊子》中喻指不被世俗所用的狀态。成玄英疏:“散木,不材之木也。”


二、哲學内涵(典出《莊子》)

莊子以“栎社樹”寓言闡明道家思想:

匠石見栎社樹,曰:“散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

——《莊子·人間世》

核心觀點:


三、現代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收錄兩重含義:

  1. 喻指無用之材

    “栎散謂無用之材。多作自謙之辭。”

  2. 引申為自甘淡泊

    如清代戴名世《〈困學集〉自序》:“栎散之材,不為人所收録。”


四、引用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2. 《莊子注疏》,中華書局官網-經典典籍庫,2023年修訂版.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985頁.
  4. 漢典網“栎”字釋義:https://www.zdic.net/hans/%E6%A0%8E

五、用法示例

(注:古籍原文鍊接因版權限制未提供,可參考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權威機構官網發布的公開文獻索引。)

網絡擴展解釋

“栎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詞義

“栎散”字面指栎木一類無用的木料,比喻無用之材,常作為自謙之詞使用。例如《魏書》中記載:“伊餘栎散,才至庸微”,即用“栎散”表示自己才能平庸。

二、詞源與典故

該詞源自《莊子·人間世》中的寓言故事:匠人見一棵巨大的栎樹,但因木質疏松、易腐,無法制作器具或建築材料,故稱其為“散木”(無用之木)。莊子借此說明“無用之用”的哲理,認為栎樹因無用而得以長壽。

三、用法特點

  1. 謙辭功能:古人常以“栎散”自謙,如晉代戴逵在《閑遊贊》中以“栎散之質”表達自己才能不足。
  2. 文學意象:栎樹的無用特性被引申為對平庸之才的隱喻,例如《藝文類聚》提到“栎散之質,不以斧斤緻用”,強調其不為世用的特點。

四、讀音與結構

五、延伸關聯

“栎散”的同義表述包括“栎樗”(無用之材)、“散材”等,均出自同一典故。

别人正在浏覽...

犴獄半島奔訃辨剖到頭大烝迪古短狐犯邊分夜貴號锢露阖戶合祛昏髦迦陵腳孤拐交谲教擾金印記凱複慨息練操連四裂裳涖官理理遴柬镂脂翦楮陸績懷橘旅遊帽麥角緬邈闵慰謬妄無稽儾惴倩俏跷趹騎衡清塵濁水冗穢镕鑄掃彗賞戀申辯沈香拐沈謝手掌心水醮私學偷佞腿帶忘年交魏台汙窪婺學響小垂謝過挾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