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借助于所聞所見。 清 錢謙益 《覆徐巨源書》:“況如僕者,流浪壯齒,記濫俗學,侵尋四十,賃耳傭目,乃稍知古學之由來,而慨然有改轅之志。”
以下是成語“賃耳傭目”的詳細解釋:
讀音
lìn ěr yōng mù(注音:ㄌㄧㄣˋ ㄦˇ ㄩㄥ ㄇㄨˋ)
釋義
指通過所見所聞來獲取信息或認知,強調依賴感官而非獨立思考。含一定貶義,暗含被動接受、缺乏深究之意。
出處
清代錢謙益《覆徐巨源書》:“流浪壯齒,記濫俗學,侵尋四十,賃耳傭目,乃稍知古學之由來。”
語法結構
聯合式成語,常作謂語使用。例如:“他賃耳傭目,終難窺學術真谛。”
近義延伸
雖無直接近義詞,但可與“道聽途說”“人雲亦雲”等表達被動獲取信息的詞彙類比。
該成語多用于文學或學術批評場景,建議使用時結合具體語境以體現其隱含的批判性色彩。
賃耳傭目這個詞是指雇傭他人,以借用其耳目,幫助自己獲取情報或信息的行為。
賃:辶(辶是“辵”的變體,表示行走)+ 人,總計4畫。
耳:耳朵,總計6畫。
傭:人,總計2畫。
目:眼睛,總計5畫。
賃耳傭目是一個成語,出自《西漢書·王吉傳》。原意是指古代用於表達利用他人耳目來獲取情報或信息的行為。
賃耳傭目的繁體寫法為「賃耳傭目」。
在古時候,漢字賃的寫法是「賃」,耳的寫法是「而」,傭的寫法是「傭」,目的寫法是「睥」。
1. 他秘密賃耳傭目,以便了解敵方的計劃。
2. 這個間諜經常賃耳傭目,為情報部門搜集情報。
賃貸、賃租、傭人、傭金、目視、目标
借耳求目、借耳傳言、借耳偷聽
以誠相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