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筆劃豎鈎的最後一鈎。 明 馬愈 《馬氏日抄·門字腳》:“ 北京 大明門 額皆 朱孔易 所書,門字俱無鉤腳。”
“鈎腳”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描述漢字筆畫中的一種結構,具體含義如下:
鈎腳指漢字筆畫中“豎鈎”這一筆畫的最後一鈎。例如,在書寫“門”“月”等字時,豎鈎末端形成的鈎狀部分即為鈎腳。
根據明代馬愈《馬氏日抄·門字腳》記載:“北京大明門額皆朱孔易所書,門字俱無鉤腳。”。這說明曆史上書法家在特定場景下會刻意省略鈎腳,以追求字形美觀或遵循書寫規範。
如需進一步了解漢字筆畫或書法技巧,可參考書法專業書籍或權威詞典。
鈎腳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人用詭計、伎倆去陷害别人或者損害他人的利益。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部首:钅(金字旁) + 足
筆畫:10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種犯罪方法。舊時有人使用類似的工具将别人的腳勾住,然後進行搶劫、惡作劇或陷害。因此,鈎腳成為了一種形容用詭計欺騙、攻擊别人的行為的表達方式。
在繁體字中,鈎腳是以「鈎腳」來表示。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在《康熙字典》中,鈎腳的寫法與現代一緻。
以下是一些使用鈎腳的例句:
1. 他用鈎腳手段使得競争對手名聲掃地。
2. 這個團隊采用了鈎腳戰術,導緻對手無法應對。
組詞:鈎心鬥角、鈎害、鈎魂攝魄、鈎心鬥地、鈎玄陷害。
近義詞:詭計、陰謀、陷阱。
反義詞:坦誠、公平、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