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孔子 。 唐玄宗 開元 二十七年封 孔子 為 文宣王 。 唐 吳筠 《高士詠·楚狂接輿夫妻》:“鳳歌誡 文宣 ,龍德遂隱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鬨丁》:“閹兒璫子,閹兒璫子,那許你拜 文宣 。” 清 無名氏 《<論語>齊景公待孔子五章彈詞》:“疾心難煞 文宣聖 ,終日茫茫列國遊。”
“文宣”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曆史人物特指(核心含義)
指孔子。唐玄宗于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孔子為“文宣王”,此後該稱號成為儒家文化中的尊稱。例如清代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寫道“那許你拜文宣”,即用此典故。
二、現代宣傳概念(常用含義)
指通過文字、圖像等材料進行的宣傳活動,常見于政治、商業等領域。例如:
三、姓名寓意(衍生含義)
作為人名時,“文”象征文采修養,“宣”寓意積極公開,組合表達明理、樂觀等内涵。
補充說明:
文宣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宣傳文化方面的信息或宣揚文化思想的行動。它由兩個部分組成:文和宣。文指的是文化、文學等,而宣意味着宣傳、宣揚。所以,文宣可以理解為通過宣揚文化來傳達信息。
文宣的部首是「文」(wén),它屬于八畫部首。而文宣的筆畫總共是9畫。
文宣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使用可以追溯到清朝的時候。在繁體字中,「文」和「宣」仍然保持着傳統的形态,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文」字的形狀與現代相比稍有不同。它的上方有兩個橫杠,表示文化積累和力量。而「宣」字也有所區别,左邊的「宀」字旁邊是一個減字旁,表示宣傳的行動。
1. 這個電視節目是國家文化部門的重要文宣活動。
2. 希望你能參加我們學校舉辦的文宣義演活動。
文化、宣傳、宣揚、宣言、文稿、文化部、文化交流等。
宣傳、推廣、傳播、宣揚、發表等。
抗議、拒絕、隱瞞、不宣傳、不發表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