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栎釜的意思、栎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栎釜的解釋

以杓刮釜使其出聲,以示羹盡。《史記·楚元王世家》:“始 高祖 微時,嘗辟事,時時與賓客過巨嫂食。嫂厭叔,叔與客來,嫂詳為羹盡,櫟釜,賓客以故去。” 司馬貞 索隱:“櫟音歷,謂以杓歷釜旁,使為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栎釜”是一個源自《史記》的典故,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如下:

基本解釋

栎釜(lì fǔ)指用勺子刮擦鍋邊發出聲響,假裝食物已盡,以此委婉驅趕客人。這一行為出自《史記·楚元王世家》,記載劉邦(漢高祖)未發迹時,其嫂子因厭煩他常帶賓客蹭飯,故意刮鍋示意無食,迫使客人離開。

典故背景

劉邦早年貧困,常帶朋友去長嫂家吃飯。長嫂不堪其擾,便在劉邦帶客來訪時,用勺子大力刮擦空鍋,發出聲響暗示無羹可食,賓客見狀紛紛離去。後來劉邦稱帝,唯獨未封賞這位嫂子,經父親勸說才追封其子為“羹颉侯”(“颉”有克扣之意),暗含諷刺。

使用場景

  1. 形容待客不周:用于描述故意冷落客人或委婉逐客的行為。
  2. 暗喻虛僞敷衍:引申為用虛假表象掩蓋真實意圖的情形。

注意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人才被埋沒”,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與“栎釜”原意混淆。建議以《史記》及權威詞典釋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栎釜的意思

栎釜(lì fǔ)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一個能容納很多知識和經驗的人。這個詞常用于形容學問淵博的人或者有着豐富經驗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栎釜的部首是木(mù),它由“木”字旁和“犁”字旁組成。栎釜的總共有13畫。

來源

栎釜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尚書》。栎釜本意是指用栎(一種樹木)制作的釜(大型煮食器具)。由于栎木制作的釜有着堅固耐用的特點,于是逐漸成為一個比喻,形容有着豐富知識和深厚經驗的人。

繁體

繁體字中,《栎釜》可以寫作《櫟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栎釜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有些古時候的文獻會将“栎”寫作“茘”,将“釜”寫作“釡”。

例句

他這個老師真是一個栎釜,不僅了解各種學問,還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組詞

栎釜沒有常見的組詞用法。

近義詞

栎釜的近義詞包括:博學多識、學富五車、澤被後世。

反義詞

栎釜的反義詞包括:淺薄、膚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