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撫心而懼。 南朝 梁 江淹 《傷愛子賦》:“視往端而擗慄,踐遺緒而苦辛。”
“擗栗”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擗栗”意為撫心而懼,指因悲傷或恐懼而捶胸戰栗的狀态,常用于描述強烈的情感波動。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代文學家江淹的《傷愛子賦》:“視往端而擗栗,踐遺緒而苦辛。”此句通過“擗栗”一詞,刻畫了作者追憶亡子時悲痛戰栗的心境。在古漢語中,多用于文學性表達,帶有哀傷、驚懼的情感色彩。
需注意與“杕栗”(dì lì,指孤立的栗樹)區分,二者雖同含“栗”字,但語義、讀音均不同。當前網絡釋義多來自古籍片段,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進一步考證。
由于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以上解釋僅供參考。若需學術引用,請核查《江淹集》《骈字類編》等原始文獻。
擗栗,是一個相對較為罕見的漢字,它的意思是“拆穗摘果實”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手部首和木部首。通過擗栗的部首和筆畫組合,我們可以窺見這個詞的來源和演變過程。
擗栗:手部首心 → 擗
擗栗:木部首林 → 栗
擗栗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它的繁體寫法是「擗」、「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擗栗這個詞在古代寫作「擗榪」,其中骨字旁的「榪」是木字旁的變體。這種變體寫法在現代已經很少使用了。
1. 他在果園裡擗栗,收獲了一籃子栗子。
2. 小明每年秋天都會去山裡擗栗。
3. 爺爺教我用竹竿擗栗的技巧。
組詞:擗手、栗果、擗竹
近義詞:拾果、采果、摘果
反義詞:種植、栽培、種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