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just]∶公正的
對事實的公道的說明
(2) [fair]∶不偏不倚的、公平合理的
公道話
不過,人可真是好人!又公道,又爽直。——《潘虎》
(1).公正的道理。《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譽為賞,以毀為罰也。然則喜賞惡罰之人,離公道而行私術矣。”《後漢書·楊震傳論》:“ 延 、 光 之閒, 震 為上相,抗直方以臨權枉,先公道而後身名,可謂懷王臣之節,識所任之體矣。” 唐 柳宗元 《非國語下·獲晉侯》:“吾讨惡而進仁,既得命於天子矣,吾将達公道於天下。”《金6*瓶6*梅詞話》第四九回:“公道人情兩是非,人情公道最難為;若依公道人情失,順了人情公道虧。”
(2).公平;公正。 唐 杜牧 《送隱者一絕》:“公道世間唯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 元 無名氏 《鴛鴦被》楔子:“替朝廷幹事的,反倒受人6*彈論,公道安在?” 冰心 《冬兒姑娘》:“可是價錢也公道, 海澱 這街上,誰不是買她的?”
(3).公共道路。《韓非子·内儲說上》:“ 殷 之法:棄灰于公道者,斷其手。”
(4).的确,實在。《西遊記》第十七回:“卻説那怪蘇醒多時,公道難禁疼痛,隻得跪在地下哀告。”《西遊記》第二八回:“那呆子走得辛苦,心内沉吟道:‘當年 行者 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輪到我的身上……公道沒去處化。’”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公道漢語 快速查詢。
公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基本釋義
指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則或道理,強調不偏袒任何一方。例如唐杜牧詩句“公道世間唯白髮”,即用自然規律比喻人世間的公平法則。
延伸内涵
古義與演變
古漢語中曾指“公共道路”(如《韓非子》記載“棄灰于公道者斷其手”),但此用法現已罕見。
使用場景:常用于強調公正的場合,如評判争議、維護社會規則或表達對不公現象的不滿。其反義詞為“偏心”“偏袒”,近義詞包括“公正”“公平”。
拆分部首和筆畫:公 (八+八)、道 (辶+首+五)
來源:《莊子·外物》:“鑿井而望天,杜門而絕親,何也?曰:外物者天下之公,其中者皆出無車馬之地。”公道意指天下萬物平等、無私。也可以指公正、公平的道理。
繁體:公道(香港、澳門)、公道(台灣)
古時候漢字寫法:公道(公刀)
例句:他對待每個學生都十分公道。
組詞:公道正派、公道執事、公正公道、公道世故、以公道、不公道、有公道、求公道
近義詞:公正、公平、正義、正當、公允
反義詞:偏見、不公、不公正、不公平、歧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