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光澤的意思、光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光澤的解釋

[luster] 光彩;光華

那鬣鬃一直披垂到膝下,閃着美麗的光澤。——《天山景物記》

詳細解釋

光彩;光華。《後漢書·方術傳下·王真》:“ 王真 年且百歲,視之面有光澤,似未五十者。”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文宣王廟樹》:“亦有取為笏者,色紫而甚光澤。” 老舍 《月牙兒》三八:“她的眼已失去年輕時的光澤,不過見了錢還能發點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光澤是物體表面反射光線形成的明亮狀态,屬于漢語中描述物質光學特性的專有名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的定義,光澤特指“物體表面上反射出來的亮光”,其核心在于物體表面對光線的鏡面反射能力。

在科學層面,《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将光澤細分為金屬光澤、玻璃光澤、油脂光澤等類别,其中金屬光澤常見于金、銀等延展性金屬表面,玻璃光澤則多見于水晶、玻璃等透明物質。礦物學領域根據反射光強度制定了标準等級,《礦物學導論》(張培善著,地質出版社,2018)記載光澤度檢測需使用專業儀器測量反射率參數。

從文化象征角度分析,《中國玉器鑒賞》(周南泉著,文物出版社,2015)指出古代典籍常以“溫潤有光澤”形容美玉,這種光學特征成為衡量玉石品質的核心指标之一。現代工業标準中,ASTM D523标準文件明确規定光澤度檢測需在特定入射角條件下進行量化測定。

網絡擴展解釋

“光澤”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光澤指物體表面因反射光線而呈現的光彩或光華,常用于描述材質或物體的視覺特性。例如,《後漢書》提到“面有光澤”形容皮膚潤澤發亮的狀态。


二、光學原理

  1. 鏡面反射與漫反射
    當光線照射到物體表面時,光滑表面會以鏡面反射為主,形成高光澤(如抛光金屬);粗糙表面則以漫反射為主,光澤度較低(如磨砂塑料)。
  2. 折射率影響
    材料的折射率越高,反射光比例越大,光澤越顯著。例如,玻璃(折射率約1.5)比水(折射率1.33)更易呈現高光澤。

三、實際應用與示例


四、近義詞與擴展


如需更全面的光學測量方法或曆史用例,可參考、5的學術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敗壞标杆冰華博士祭酒赤草翅影抽痙疇偶楚巫鬟辭愬大腳力噉噬點翠多言多語恩意鳄蜥方趾圓顱鋼鋸耿命歸服紅豆相思懷感黃甯胡撦猢狲大王講學堿水酵母解組悸恐奇零吉莫即興狂釁雷夏辌車離拆麟脯隴隧賣空虛麼陋牛桃弄玄畔喭偏智叵耐千裡船青輝懃懇塞塗埏蹂聲腔食甘寝甯說話的絲國投卵微隨危坐吳頭楚尾邪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