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抚心而惧。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视往端而擗慄,践遗绪而苦辛。”
“擗栗”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擗栗”意为抚心而惧,指因悲伤或恐惧而捶胸战栗的状态,常用于描述强烈的情感波动。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梁代文学家江淹的《伤爱子赋》:“视往端而擗栗,践遗绪而苦辛。”此句通过“擗栗”一词,刻画了作者追忆亡子时悲痛战栗的心境。在古汉语中,多用于文学性表达,带有哀伤、惊惧的情感色彩。
需注意与“杕栗”(dì lì,指孤立的栗树)区分,二者虽同含“栗”字,但语义、读音均不同。当前网络释义多来自古籍片段,建议结合《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进一步考证。
由于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以上解释仅供参考。若需学术引用,请核查《江淹集》《骈字类编》等原始文献。
擗栗,是一个相对较为罕见的汉字,它的意思是“拆穗摘果实”的意思。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手部首和木部首。通过擗栗的部首和笔画组合,我们可以窥见这个词的来源和演变过程。
擗栗:手部首心 → 擗
擗栗:木部首林 → 栗
擗栗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它的繁体写法是「擗」、「栗」。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略有不同。擗栗这个词在古代写作「擗榪」,其中骨字旁的「榪」是木字旁的变体。这种变体写法在现代已经很少使用了。
1. 他在果园里擗栗,收获了一篮子栗子。
2. 小明每年秋天都会去山里擗栗。
3. 爷爷教我用竹竿擗栗的技巧。
组词:擗手、栗果、擗竹
近义词:拾果、采果、摘果
反义词:种植、栽培、种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