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伐檀的意思、伐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伐檀的解釋

[Fatan] 篇名。《詩經》裡的詩,通常拿開頭一句裡的兩個字作為全詩的題目。檀,檀樹,木質堅實,古代用作制造車子的材料

詳細解釋

《詩·魏風》篇名。其序雲:“《伐檀》,刺貪也。在位貪鄙,無功而受祿,君子不得進仕爾。”後因以“伐檀”為譏刺貪鄙者屍位素餐而賢者不得仕進的典故。 唐 張說 《為建安王讓表》:“伏乞特迴睠鑒,更擇能賢,俾朝興薪槱之歌,臣免《伐檀》之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伐檀"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和延伸意義主要源于中國古代經典《詩經》,并在後世語言文化中得以傳承。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和古典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 字面釋義與核心動作

二、 文化意象與經典出處 “伐檀”一詞最著名、最核心的文化意象來源于《詩經·魏風》中的同名詩篇《伐檀》。

三、 引申與泛指 在更寬泛的語境下,“伐檀”有時也可泛指砍伐樹木 的行為,尤其是砍伐有價值的木材。但其最強烈、最特指的涵義始終與《詩經·伐檀》篇及其反映的社會内容緊密相連。

權威參考來源:

  1. 《詩經·魏風·伐檀》: 該詞文化内涵的根本來源。可參考權威版本如中華書局《詩經》或上海古籍出版社《詩經譯注》。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出版,對“伐”和“檀”的現代漢語基本釋義提供了标準依據。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 商務印書館出版,對“伐”和“檀”在古代文獻中的常用義項有清晰解釋。
  4. 《中國文學史》(如袁行霈主編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對《伐檀》一詩的主題思想、藝術特色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有深入分析,闡釋了“伐檀”作為文學意象的深刻内涵。
  5. 《詩經诠譯》: 如程俊英、蔣見元著,中華書局出版,對《伐檀》詩篇有逐句注釋和翻譯,是理解“伐檀”原始語境的重要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伐檀”一詞出自《詩經·魏風》,既是詩歌篇名,也衍生出特定的文學内涵。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出處

  1. 《詩經》篇名
    “伐檀”是《詩經·魏風》中的一篇,标題取自詩歌首句“坎坎伐檀兮”,通過勞動者砍伐檀樹的場景展開叙述。檀樹木質堅實,古代常用于制作車具,詩中以此隱喻對剝削者的控訴。

  2. 字面含義
    “伐”指砍伐,“檀”即檀樹,字面意為砍伐檀木。但此詞在詩中具有象征意義,引申為對不勞而獲者的諷刺。


二、詩歌内容與主題

  1. 核心思想
    詩歌以勞動者質問剝削者為脈絡,揭露了統治者“不稼不穑”“不狩不獵”卻占有大量財富的社會不公,表達了對貪腐的尖銳批判。

  2. 名句示例

    •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通過反問和對比,直指剝削者屍位素餐的本質。

三、文學手法與影響

  1. 藝術特色

    • 重章複沓:全詩三章結構相似,通過反複詠歎強化情感。
    • 設問與反諷:以勞動者的質問凸顯矛盾,結尾“彼君子兮”實為反語諷刺。
  2. 後世影響
    成為古代文學中諷刺貪腐的經典典故。唐代張說曾引用“臣免《伐檀》之刺”自陳心迹。


四、綜合評價

《伐檀》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現實主義詩篇之一,其批判精神與藝術手法對後世影響深遠。現代學者認為,它不僅是反剝削的抗議,更标志着被壓迫者階級意識的覺醒。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歌全文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詩經》注本或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昂然自若辨脫逋米殘蟬襜衣恥愧穿崩詞賦科存檔稻草人的達釣緍雕巧敵衡底下鵝氄仿紙高空作業高唐觀功成身退貫月查匦使國權海沂惠中踐暴監郡蛟蛕家谕戶曉經解廐牧卷葉蟲诳耀壘球冷庫龍芽草秘殿盤盞辟駁悂謬貧暴清風明月青绮寝繩尚古子升燎室客書裙松軒台秤唐突西子踏索庭議銅匮隤照痿痹烏頭白向口線腳邪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