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指掌管音樂的官吏。《儀禮·燕禮》:“膳宰具官饌于寝東,樂人縣。” 胡培翚 正義:“是懸樂諸官皆有其事,故總稱樂人。”《禮記·少儀》:“問大夫之子長幼,長,則曰:能從樂人之事矣;幼,則曰:能正於樂人。” 鄭玄 注:“正,樂政也。” 孔穎達 疏:“ 鄭 恐經‘正’是樂正之官,故讀為‘政令’之‘政’,謂年幼受政於樂人也。”
(2).歌舞演奏藝人的泛稱。《史記·呂太後本紀》:“王有所愛姬,王後使人酖殺之。王乃為歌詩四章,令樂人歌之。” 唐 崔珏 《和人聽歌》:“氣吐幽蘭出洞房,樂人先問調宮商。”《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俦》:“ 高贊 叫樂人住了吹打,聽時,一片風聲,吹得怪響。” 金一 《心聲》:“樂人敂鐘磬於廟,童子謡而商女悲,見微者聰矣。”
“樂人”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基本釋義
引申含義
作為成語使用時,指“能帶來快樂或滿足的人或事物”,常用于形容幽默風趣的人、令人愉悅的場所或活動。例如現代語境中可指喜劇演員、音樂家等。
使用場景
文化關聯
古代“樂人”與禮制密切相關,如《禮記》記載貴族子弟需學習樂人事務,體現音樂在禮儀中的重要性。
其他延伸
作為名字時,“樂”象征喜悅與音樂,“人”指智慧生命,組合寓意光明磊落、仁愛聰慧,但此用法與詞源無關。
“樂人”兼具曆史職能與文學比喻的雙重内涵,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樂人是一個漢字詞語,常見的意思是指喜歡音樂、懂得音樂、從事音樂創作或表演的人。樂人可以是音樂家、歌手、作曲家或樂隊成員等。
樂人的部首是王,總共有11畫。
樂人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和《周禮》。在古代社會,樂被視為一種重要的禮儀活動,樂人則是指參與樂禮的人。
樂人的繁體寫法為樂人。
古代漢字寫法中,樂人的字形曾有多種變體。例如,《說文解字》中描述的字形為「爾曼者」。
1. 他是一位優秀的樂人,他的演奏技巧非常高超。
2. 這首樂曲是由著名的樂人創作的,旋律很動聽。
樂人的相關詞彙和組詞包括:音樂家、歌手、樂團、樂器、樂譜、樂隊等。
樂人的近義詞包括:音樂人、樂手、演奏家等。
樂人的反義詞可能是不懂音樂或對音樂不感興趣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