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黏米的意思、黏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黏米的解釋

有黏性的米。 宋 歐陽修 《端午帖子·<皇帝閣>之五》:“香菰黏米著佳名,古俗相傳豈足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黏米(nián mǐ)在漢語詞典中特指具有黏性特質的谷物,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一、核心定義

指糯米類谷物,尤以糯稻(Oryza sativa var. glutinosa)為主。其米粒煮熟後質地軟糯黏連,與普通粳米、籼米的松散口感形成鮮明對比。該特性源于其澱粉結構中支鍊澱粉含量高達95%以上,遇熱後形成膠狀質地。

二、分類與品種

  1. 糯稻亞種

    按籽粒顔色可分為白糯、紅糯、黑糯等;按形态分有長粒糯(如雲南紫米)、圓粒糯(如江南血糯米)。所有品種均具備高黏性特征。

  2. 其他黏性谷物

    廣義上涵蓋黍(黃米)、高粱糯等具有相似物理特性的谷物,但“黏米”在漢語中通常特指糯米。

三、文化與應用

  1. 傳統食品載體

    用于制作粽子、年糕、湯圓等節慶食品,黏性象征家庭團聚的凝聚力。例如《本草綱目》載:“糯稻,其性黏軟,故謂之糯”。

  2. 藥用價值

    中醫認為黏米味甘性溫,可補中益氣,《食療本草》記載其“止虛寒洩痢,縮小便,收自汗”。

四、現代食品科學

黏米的黏度可通過質構儀量化測定(單位:Pa·s),其數值顯著高于普通大米。在食品工業中用作天然增稠劑,如制作果醬、冰淇淋等。

術語辨析:需區分“黏米”與“糯米”的用法差異——前者強調物理特性,後者側重品種類别,但現代漢語中常互為替代。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程侃聲.《稻米分類體系》.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3.
  3. 李時珍.《本草綱目·谷部》. 明代萬曆刻本.
  4. 孟诜.《食療本草》. 唐代手抄本(敦煌遺書S.76).
  5.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谷物黏度測定标準GB/T 22294-2008》.
  6. 丁穎.《中國稻作學》. 農業出版社, 1983.
  7. 王力.《漢語詞彙史》. 中華書局, 2013.

網絡擴展解釋

“黏米”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綜合理解:

一、植物學定義

黏米(nián mǐ)又稱粘米,是單子葉禾本科作物,主要生長在北方幹旱地區。特征包括:

二、文獻與飲食文化

  1. 古代記載:宋代歐陽修《端午帖子》提到“香菰黏米著佳名”,說明黏米在古代節慶食品中的應用。
  2. 現代應用:如暹羅黏米配咖喱、米湯溝泉水制米食等,體現其在亞洲飲食中的多樣性。

三、語義擴展

部分地區将糯米(江米)稱為黏米,但嚴格來說:

四、常見混淆

如需更詳細分類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搜狗百科及漢典的權威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巴爾紮克辦課背碑覆局倍道兼進杯杓表座比翼雙飛波溢蒇工幨帷翅翎赤組杵搏石淙潺村陋當面鑼,對面鼓兌悅獨說鄂渚風癩該成更且攻守同盟姑餘鴻重黃陸黃帽歡噪嘉庸矜獨計校狼毫烈所令族漏落鸾旗車賣賦惱煩怒水平陸匹偶譴逐青辂情至意盡熱話禅讓升山采珠牲魚設私視師摔手速傷枱曆通風報訊文縠問親相襲揱參銷魂奪魄邪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