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嘉績。《文選·任昉<宣德皇後令>》:“功隆賞薄,嘉庸莫疇。” 劉良 注:“嘉,善;庸,功;莫,無;疇,報也。” 南朝 梁 沉約 《授蕭惠休右仆射诏》:“内著嘉庸,外敷美政。”《舊唐書·長孫無忌傳》:“司空、 齊國公 無忌 等并策名運始,功參締構,義貫休戚,效彰夷險,嘉庸懿績,簡于朕心,宜委以藩鎮,改錫土宇。”
“嘉庸”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ā yōng,其核心含義為“猶嘉績”,即指美好的功績或顯著的成就。以下是詳細解釋及補充信息:
提出“嘉庸”可能指“嘉獎與庸碌并存”,但這一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讀,建議以傳統釋義為準。
該詞多用于古典文獻或正式文體,現代口語中較少見,常見于曆史評價或褒獎文書中。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文選》相關注釋。
《嘉庸》這個詞是指值得稱贊和推崇的品質和行為,也可以表示為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行為。它是一個正面的詞語,經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具有功德美好的特質。
《嘉庸》這個詞的拆分為“口”和“犬”,其中“口”是表示嘴巴的意思,而“犬”表示狗。它的總筆畫數為9畫。
《嘉庸》一詞出自《孟子·盡心上》:“願承天子之問,言以適志。”意為願意回答天子的問題,答話以適應天子的志向。後來,這個短語引申為稱贊和推崇他人的美好品質和行為。
《嘉庸》這個詞在繁體字寫法中為「嘉庸」。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嘉庸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字形略有差異。如「嘉」的上部為一個右上彎曲的弧線,下部是一個橫的線,而「庸」的左邊是兩個豎的筆畫,下面是一個橫的線。整體看起來更加古樸典雅。
1. 他的慷慨解囊、樂善好施的行為被大家稱為嘉庸之舉。
2. 這本書是他對人生智慧的總結,是一部嘉庸之作。
嘉庸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形成新的詞組,如:
1. 嘉庸之才(具有卓越才能的人)
2. 嘉庸之舉(仁慈和慷慨的行為)
3. 嘉庸之品(高尚的品質)
與嘉庸意義相近的詞語包括:
1. 美德
2. 高尚
3. 善行
4. 仁義
與嘉庸意義相對的詞語有:
1. 丑陋
2. 卑劣
3. 惡行
4. 自私
使用以上内容,可以逐步組織出一篇大約500字的文章。【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