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末世的意思、末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末世的解釋

[last phase] 一個朝代的末期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易·系辭下》

詳細解釋

(1).指一個朝代衰亡的時期。《易·繫辭下》:“《易》之興也,其當 殷 之末世, 周 之盛德邪?”《荀子·議兵》:“ 秦 四世有勝,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此所謂末世之兵,未有本統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末世争利,維彼奔義;讓國餓死,天下稱之。作《伯夷列傳》第一。”《新唐書·邢文偉傳》:“聖人作樂、平人心,變風俗。末世樂壞,則為人所移。”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二》:“昔之得統於前代者,易其號,不易其禮,即革其末世之禮,而不革其由舊之禮。”

(2).指家族的衰敗時期。《紅樓夢》第一回:“因他生於末世,父母祖宗根業已盡,人口衰喪,衹剩得他一身一口。”《紅樓夢》第五回:“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3).終身。《荀子·勸學》:“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 宋 王安石 《和王微之秋浦望齊山感李太白杜牧之》:“平生志業無高論,末世篇章有逸才。”

(4).後世,後代。《漢書·公孫弘傳》:“臣聞上古 堯 舜 之時,不貴爵賞而民勸善,不重刑罰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末世貴厚賞而民不勸,深刑重罰而姦不止,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書證》:“虙字從虍,宓字從宀,下俱為必,末世傳寫,遂誤以虙為宓。” 宋 蘇轍 《民政策下》之二:“巨謂古者天下皆天子之人,田畝之利,衣食之用,凡所以養生之具皆賴於天子……至於末世,天子之地轉而歸於豪民。”

(5).後嗣,後裔。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範伯傳》:“﹝ 範伯 ﹞謂大夫 種 曰:‘三王則三皇之苗裔也,五伯乃五帝之末世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末世"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其釋義及權威來源如下:

一、朝代衰亡時期

指一個朝代或政權臨近終結的衰敗階段。

《漢語大詞典》 第7卷第1093頁明确釋義為:"一個曆史階段的末尾時期,特指王朝末期"。

例:《詩經·大雅·蕩》"文王曰咨,咨汝殷商" 即通過追溯商纣王的末世亂象,警示周代統治者。

二、時代終結的泛指

引申為任何時代、文明或事物發展的最後階段。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917頁定義為:"泛指一個曆史階段或某種社會形态的末期"。

例:清代趙翼《廿二史劄記》評述"東漢末世"時,着重分析宦官專權與黨锢之禍對王朝崩塌的影響。

三、宗教語境中的終極時期

在基督教教義中專指世界終結前的最後階段。

《宗教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212頁釋義:"《聖經》預言中基督再臨前世界陷入混亂與災難的時期"。

例:《新約·馬太福音》第24章描述的"末世征兆",包含戰争、饑荒與信仰崩塌等現象。


文獻依據說明

本文釋義核心來源為三部權威工具書: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6
  3. 任繼愈 主編.《宗教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9

    釋義均嚴格遵循詞典學規範,未添加主觀闡釋。

網絡擴展解釋

“末世”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1. 朝代或曆史階段的末期
指一個政權或文明衰亡的時期。例如《易經·系辭下》提到“殷之末世”,強調朝代更替前的動蕩階段。此釋義在古典文獻中常見,如《荀子》《史記》均有類似用法。

2. 家族的衰敗時期
在文學作品中,如《紅樓夢》描述賈探春“生于末世運偏消”,此處指家族沒落的階段,擴展了原始詞義的範疇。

3. 終身或後世
《荀子·勸學》中“末世窮年”表示一生,而部分文獻也将其引申為“後世”(後代)。

4. 宗教與文化中的“終結”概念
在基督教語境中,末世(Eschatology)指世界終結時的審判與救贖,與《聖經》預言相關。雖與“末日”有重疊,但“末世”更強調終結前的階段而非瞬間事件。

5. 文學與日常的比喻用法
現代常以“末世”隱喻社會、制度的崩潰前夕,如“封建末世”描述舊體系瓦解前的狀态。該用法弱化了時間界限,側重危機感與變革性。


以上解析綜合了古籍、詞典及文學案例,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語境下的含義,可參考來源中的權威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柈子寶兒保栖北嶽區别眼才用菖蒲酒徹朗吹噏楚王神詞業存守存亡未蔔彈空說嘴典冊釣文鈎東走迷阇裡耳傍風二景帆幅梵帙分别粉色幹害熯涸畫輪緩聲歌見義敢為酵粥靜室扃扉龛座跨坐兩譽流衍路門論賢鑼鼓喧天綿眇名不虛傳磨鏡破愁千裡及錢心缺阨确硌桡蔑善書不擇紙筆神羞十二章孰誰損折縮恧湯火退卒脫崗宛財往化武城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