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退卒的意思、退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退卒的解釋

退伍的兵士。 宋 劉克莊 《老馬》詩:“身同退卒支殘料,眼見新駒鞁寶鞍。” 清 陳田 《明詩紀事辛籤·孫承宗》:“﹝ 承宗 ﹞年三十餘為舉子,仗劍遊塞下,歷亭障,窮阨塞,訪問老将退卒,通知邊事要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退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退伍的士兵,特指古代離開軍隊編制的兵士。該詞由"退"(離開、退出)和"卒"(士兵)構成,屬于偏正結構名詞。

二、文獻溯源

  1. 宋代用例:劉克莊在《老馬》詩中寫道"身同退卒支殘料",以退伍老兵領取殘存糧草的場景,隱喻老馬待遇的衰落。
  2. 清代記載:陳田《明詩紀事》記載孫承宗"訪問老将退卒",說明該詞在明清時期仍用于描述退役軍人的社會調查活動。

三、曆史語境 古代士兵退伍後常面臨生計問題,宋代實行"剩員"制度讓老兵從事雜役,清代則有"綠營兵"年老退補制度。這種社會背景使"退卒"成為反映古代軍人退役生存狀态的重要詞彙。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軍事制度或閱讀曆史文獻時仍具參考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退卒

退卒,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包含“退”和“卒”兩個部分。其中,“退”是一個獨體字,在《康熙字典》中屬于偏旁部首“辵”,拆分後可以分為“辶”和“丣”兩個筆畫;“卒”也是一個獨體字,屬于偏旁部首“卩”,拆分後可以分為“㔾”和“十”兩個筆畫。

《退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使用。在現代漢字寫法中,字形有所變化,過去使用的繁體字形為“退蔟”。繁體字形中,“退”的部分保留了原先的偏旁部首“辵”,“卒”的部分則由兩個偏旁部首組成,分别是“十”和“木”。

例如,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常使用繁體字“退蔟”

《退卒》一詞在古代漢字中有着多種意思。它可以表示一個人自願退出軍隊,放棄軍旅生涯的行為。例如:“他年少時在部隊服役,但後來決定退卒,放棄了軍旅生涯。”此外,它還可用來比喻某個團體或組織的成員自動退出,不再參與某個活動或任務。例如:“由于個人原因,他決定退卒,不再繼續參與這個項目。”

在組詞方面,與“退卒”有關的詞彙包括“複員”、“退出”等。其中,“複員”指的是軍人退役後回歸社會,重新融入平民生活;“退出”則是指主動離開或退出某個集體或組織。

與“退卒”相近的詞語有“離隊”、“離職”等。這些詞語都表示主動離開或脫離某個集體或組織的行為。反義詞則可以是“入伍”、“入隊”等,表示主動加入軍隊或組織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