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典冊的意思、典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典冊的解釋

亦作“ 典策 ”。1.記載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冊籍。《左傳·定公四年》:“備物、典策、官司、彜器。” 楊伯峻 注:“典策謂典籍簡冊。”《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傳》:“壬辰, 晉 太子 炎 紹封襲位,總攝百揆,備物典冊,一皆如前。” 宋 蘇舜欽 《上孫沖谏議書》:“然而典策之奧,治詞之法,不越此有言而又筆之者,斯亦可尚。” 柳亞子 《<二十世紀大舞台>發刊詞》:“雖然,熱心之事,無所憑藉,而徒以高文典冊,諷詔世俗,則權不 * 。”

(2).帝王的冊命。 南朝 梁 任昉 《到大司馬記室箋》:“以今月令辰,肅膺典冊。”《陳書·高祖紀上》:“今将授公典策,其敬聽朕命。” 宋 葉適 《宏詞》:“朝廷詔告典冊之文,當使曲直宏大,敷暢義理,以風曉天下,典、謨、訓、誥諸書是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典冊”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1. 重要典籍的統稱
    指記載典章制度、曆史文獻等重要内容的書籍或冊籍。例如《左傳·定公四年》提到“備物、典策、官司、彜器”,這裡的“典策”即指典籍簡冊。宋代蘇舜欽在《上孫沖谏議書》中也提到“典策之奧”,強調其内容的深奧性。

  2. 帝王的冊命文書
    用于指代古代帝王封賞、任命官員的正式文書。如南朝梁任昉《到大司馬記室箋》中“肅膺典冊”,以及《陳書·高祖紀》中“授公典策”,均表示帝王冊封的權威性文件。

  3. 同“典策”
    作為“典策”的異寫形式,兩者可互通使用,常見于古籍中。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中的用例,可參考《左傳》《三國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典冊》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典冊的意思:

《典冊》是指記錄、保存典籍和文獻的書冊。它具有很高的價值,承載着曆史的記憶和文化的積澱。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典冊》的部首是八,并且由12個筆畫組成。

來源:

《典冊》最早出現在古代的文獻中,用來描述官方機構或貴族家族保存的典籍。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被人們用來泛指用于保存古代文獻和典籍的書冊。

繁體:

《典冊》的繁體字為「典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典冊采用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意思和用途相同。

例句:

這家圖書館珍藏了許多曆史典冊。

組詞:

典錄、典籍、圖書典冊。

近義詞:

文獻、古籍、著作。

反義詞:

烏有、丢失、廢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