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龛座的意思、龛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龛座的解釋

放神主的龛。《豆棚閑話·大和尚假意超升》:“衣袂之中,灌上硫磺焰焇,扶在柴樓龕座之上。”《清史稿·禮志一》:“ 穆宗 登遐,禮臣援 奉先殿 增龕座例,主升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龛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龛座(拼音:kān zuò)指用于放置神主牌位、佛像或祭祀物品的龛或底座。在古代文獻中,常見于宗教、祭祀場景,例如《清史稿》提到“增龛座例,主升祔”,即通過增設龛座完成神主牌位的供奉儀式。


構成與用途

  1. 字義拆分

    • 龛(kān):原指供奉神佛的小閣子,引申為容納神聖物品的空間(如佛龛、神龛)。
    • 座(zuò):指底座、座位或支撐物,此處特指承載神主或佛像的基座。
  2. 功能場景

    • 常見于寺廟、祠堂或祭祀場所,用于固定神像或牌位。
    • 曆史記載中,龛座可能與火葬儀式相關,如《豆棚閑話》描述将灌有硫磺的衣袂置于柴樓龛座之上。

文獻例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宗教建築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龛座》之意

《龛座》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龛和座。漢字“龛”指的是供奉神像或文物的小型嵌在牆壁或土台上的凹形建築物;而“座”則表示用以支撐或坐着的器物或設施。因此,結合起來,《龛座》表示供奉神像或文物的支撐設施。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在拆分這個漢字時,我們可以看到龍(龍)和廣(廣)共同組成了“龛”,而又由“龍”和“廣”組成了“座”。根據部首“龍”的位置,我們可以看到“龛”共有16個筆畫;而“座”的“龍”部分為15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字

《龛座》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中,形狀與用途相似的凹形建築物在古代文物中很常見。繁體字是在簡化字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與簡體字在形狀上有所不同。在繁體字中,“龛”為,“座”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代的“龛座”使用了類似“龍”的手寫體。例如,以篆書為代表的古代字體中,字形更加複雜,筆畫更繁密。這些古代字體在古代文物和碑刻上經常可以見到。

例句

1. 在寺廟裡,供奉着一座美麗的龛座,裡面放置着佛像。

2. 這座博物館的展覽廳裡擺放了一些古代陶器,每個陶器都有專門設計的龛座。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香龛、牌坊、仰慕龛、龛像

近義詞:神龛、神座、供座

反義詞:平座、地座、坐地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