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誇獎雙方。《戰國策·燕策一》:“ 蘇代 對曰:‘ 周 埊賤媒,為其兩譽也。之男家曰“女美”,之女家曰“男富”。’”《韓非子·難一》:“夫不可陷之楯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 堯 舜 之不可兩譽,矛盾之説也。”
“兩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指誇獎雙方的行為,常用于描述在特定情境下對對立或關聯雙方同時給予贊揚的現象。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含義
字面意為“對雙方都給予贊譽”,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例如《戰國策》中提到的媒人為了促成婚姻,向男女雙方誇大彼此優點(“之男家曰‘女美’,之女家曰‘男富’”)。
隱含矛盾性
在《韓非子·難一》中,通過“矛盾之說”解釋其邏輯問題:若同時贊譽堯和舜的完美,則可能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類似“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的悖論。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出現在古文研究或特定修辭場景中。如需類似表達,可用“兩全其美”“左右逢源”等,但需注意語境差異。
《兩譽》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受到雙重的贊譽或稱贊。這個詞語表示一個人因為某些優點或成就而同時得到了兩方面的贊美。
《兩譽》這個詞語的部首是「言」,它是表示和語言有關的事物的部首。這個詞語一共由9個筆畫組成。
《兩譽》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它是由兩個字組合而成,分别是「兩」和「譽」。在繁體字中,「兩」字的寫法為「兩」。
在古時候,「兩譽」這個詞語的寫法可能有些不同。在西漢末年的《劉向傳》中,它的寫法是「兩譽」。
他因為在學術和體育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現,受到了兩譽。
與《兩譽》相關的組詞有:雙贊、雙獎、雙敬等。
與《兩譽》意義相近的詞語有:雙倍贊賞、雙重贊揚、雙重稱贊等。反義詞則是單一稱贊、唯一表揚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