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幅的意思、帆幅的詳細解釋
帆幅的解釋
指帆篷。 清 洪亮吉 《七裡泷阻風》詩:“我行發 新安 ,三日挂帆幅。” 清 魏源 《城守篇》:“有撩鉤焉,三鋒一柄,左鉤右漉,或撈首綴,或鉤帆幅。”
詞語分解
- 帆的解釋 帆 ā 利用風力使船前進的布篷:帆船。帆樯。帆闆。 筆畫數:; 部首:巾; 筆順編號:
- 幅的解釋 幅 ú 布的寬度:幅面。雙幅。寬幅。 泛指事物的寬度:幅度。幅員(“幅”是寬度,“員”是周圍。指疆域或領土的面積。如“我國幅幅廣大”)。振幅。篇幅。 邊緣:邊幅。 量詞,用于布帛、圖畫等:一幅畫。五幅
網絡擴展解釋
“帆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如下:
1.基本解釋
- 讀音:fān fú(注音:ㄈㄢ ㄈㄨˊ)。
- 含義:指船上的帆篷,即懸挂在桅杆上用于借助風力推動船隻的布篷。
2.古籍引用
清代文獻中可見其使用:
- 洪亮吉《七裡泷阻風》詩:“我行發新安,三日挂帆幅。”
- 魏源《城守篇》:“有撩鉤焉,三鋒一柄,左鉤右漉,或撈首綴,或鉤帆幅。”
3.其他可能的解釋辨析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帆幅”可比喻“人的才幹或事物的規模”,但這一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字面義的引申誤讀。建議以權威詞典和古籍記載的“帆篷”本義為準。
4.相關詞彙
- 帆樯:指船的桅杆和帆。
- 幅員:與“幅”相關,指寬度或範圍,但語義與“帆幅”無關。
“帆幅”是描述船帆的傳統詞彙,多見于古文,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如需更多例句,可參考清代詩詞或航海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帆幅(fān fú)是指帆布的寬度。這個詞的部首是 “巾” 和 “幹”,并且有6畫。帆幅這個詞來源于古代船隻的帆面積測量單位,用以表示帆布的寬度。
在繁體字中,帆幅的寫法保持相同。它的部首和筆畫都是一樣的,即“巾”和“幹”,和簡體字一樣。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是帆幅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了相對的穩定。在古時候,帆幅的寫法為“帆、巾、幹”,其中“帆”表示帆布,“巾”表示寬度,“幹”表示線條豎立。
例句:
1. 這條帆幅十分寬闊,能夠承受大風。
2. 根據圖紙,我們需要定制一塊8米寬的帆幅。
與帆幅相關的組詞有帆船、帆布、帆席等。帆船表示用帆布作為驅動力的船隻,帆布指的是用來制作帆幅的織物,而帆席則是指安放帆布的位置。
帆幅的近義詞是帆寬,表示同樣是帆布的寬度。而帆幅的反義詞則是帆窄,用以表示帆布的窄度。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