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害的意思、幹害的詳細解釋
幹害的解釋
捍護。《師克盨》:“幹害王身,作爪牙。” 郭沫若 《師克盨銘考釋》:“害本蓋之初文,有掩護義,則‘幹害’猶謂捍護,意亦可通。” 于省吾 謂幹害即“幹吾”。參見“ 幹吾 ”。
詞語分解
- 幹的解釋 幹 (⑧幹??乾) ā 觸犯,冒犯,沖犯:幹擾。幹涉。幹預(亦作“幹與”)。森然幹霄。 追求,求取,舊指追求職位俸祿:幹祿。幹仕。 關連,涉及:幹系。互不相幹。 盾,古代抵禦刀槍的兵器:大動幹戈。 古
- 害的解釋 害 à 有損的,與“益”相對:害蟲。害鳥。 引起災難的人或事物,壞處:害處。禍害。災害。為民除害。 使受損傷:害人。損害。傷害。危害。 發生疾病:害眼。 心理上發生不安定情緒:害羞。害怕。 殺死:殺害
網絡擴展解釋
“幹害”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不同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讀音和語境區分:
一、基本含義(讀音:gān hài)
指捍護、保護,屬古漢語用法。
- 出處:源自西周青銅器《師克盨》銘文“幹害王身,作爪牙”,意為保護君王,擔任護衛。
- 考釋:郭沫若認為“害”通“蓋”,有掩護之義,故“幹害”即“捍護”;于省吾則提出“幹害”與“幹吾”同義,均表護衛。
二、成語含義(讀音:gàn hài)
指壞人作惡,危害他人,屬現代引申用法。
- 基本定義:形容惡意行為對他人造成傷害。
- 典故:出自《晉書·張華傳》,張華為報複仇人縱火緻其家破人亡,此行為被稱“幹害”。
- 使用場景:多用于批評或警示惡劣行徑,如“切勿幹害他人”。
三、總結
- 古義(gān hài):中性詞,強調保護(如護衛君王)。
- 今義(gàn hài):貶義詞,強調作惡危害。
需根據具體語境和讀音判斷詞義,避免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幹害是指對事物造成損害或影響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幹”字的部首“幹”,右邊是“害”字的部首“宀”。幹字的拼音是gān,總共有13畫;害字的拼音是hài,總共有10畫。
幹害這個詞來源于漢語,是在古代逐漸演變而來的。在繁體字中,幹害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幹害的寫法基本上和現代相似,隻是有一些細微的變化。
以下是幾個使用幹害的例句:
1. 過度使用化學農藥會對土壤造成幹害。
2. 長時間使用電子産品對眼睛有一定的幹害。
3. 少年犯罪對社會治安造成了很大的幹害。
一些與幹害相關的組詞包括:預防幹害、減少幹害、避免幹害等。
與幹害意思相近的詞有:損害、傷害、危害。
與幹害意思相反的詞有:保護、促進、利益。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