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麋麑的意思、麋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麋麑的解釋

幼麋。 唐 柳宗元 《三戒·臨江之麋》:“ 臨江 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童宗說 注:“麋麑,鹿子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麋麑是由“麋”與“麑”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幼小的麋鹿。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麋(mí)

    • 本義:鹿科動物“麋鹿”,俗稱“四不像”(角似鹿非鹿,頭似馬非馬,身似驢非驢,蹄似牛非牛)。
    • 文獻依據:

      《說文解字》:“麋,鹿屬。從鹿,米聲。”

      《孟子·梁惠王上》:“顧鴻雁麋鹿”,注:“麋,大鹿也。”

  2. 麑(ní)

    • 本義:幼鹿,泛指幼獸。
    • 文獻依據:

      《說文解字》:“麑,鹿子也。從鹿,兒聲。”

      《禮記·曲禮下》:“士不取麑卵”,疏:“麑乃是鹿子之稱。”


二、複合詞“麋麑”的釋義


三、文化内涵

  1. 象征意義:

    古代文獻中,“麋麑”常與仁德、悲憫關聯。如《韓非子》中秦西巴因憐幼鹿放生,被贊為“仁人”,體現儒家“不忍之心”的倫理觀 。

  2. 生态記載:

    《周禮·地官》記“囿人掌囿遊之獸禁,牧百獸”,其中“麋麑”屬禁獵幼獸,反映先秦動物保護制度 。


四、權威辭書參考


參考文獻來源(基于權威古籍與辭書):

  1. 《說文解字》線上版
  2. 《孟子》電子文庫
  3. 《禮記注疏》
  4. 《韓非子集解》
  5. 《國語》
  6. 《周禮正義》
  7. 《漢語大詞典》
  8. 《康熙字典》檢索

網絡擴展解釋

“麋麑”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古文出處

該詞出自唐代柳宗元的寓言《三戒·臨江之麋》,文中提到“臨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意為獵人捕獲了一隻幼年麋鹿并飼養它。

三、延伸知識

  1. 麋鹿特征:
    麋鹿因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被稱為“四不像”,是中國特有珍稀動物,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 生态意義:
    麋麑的成長對麋鹿種群繁衍至關重要,曆史上因過度獵捕導緻野生麋鹿滅絕,現存均為人工繁育後代。

四、常見混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文《臨江之麋》的完整内容,和中的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愛親做親白衫兒北伐菜品舂淙寸草不留當事者儋石點翰疊頭凡吏改動更曆恭饬蒿薤鴻都少君槐槽皇闱湖筆魂颠夢倒饑不擇食晶體盡人事近易禁域就時基兆恐遭物議寬令冷庫連枉鈴醫流落天涯茅盾門單夢家逆籍牛肉蒲社潛火麒麟函情質窮裔帬屐去失上遊删節本水貂束馬縣車瑣事通使偷雞不着蝕把米吞墨萬兒八千微譴文火杌床詳當獻侑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