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杌床的意思、杌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杌床的解釋

一種用繩編制的輕便坐具。 清 郝懿行 《證俗文·床》:“牀既言執,明非重器;又言與坐,非卧具明矣。其編繩者謂之繩牀,或謂之胡牀。案:今人呼坐具為杌牀,非也。蓋南人讀‘胡’聲如‘吳’,因斯緻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杌床”是古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組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單字本義及文獻用例綜合考釋:

  1. “杌”的本義

    據《漢語大詞典》[來源1],杌(wù)指“樹木無枝”,《說文解字》釋為“樹無枝也”,後引申為“光秃的樹樁”,如《山海經》載“有木名曰建木,百仞無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杌”。由此衍生出“矮凳”之義,《老學庵筆記》記載“交杌,即今之胡床”。

  2. “床”的器物屬性

    《古代漢語詞典》[來源2]指出,床在先秦時期指“坐卧具”,如《詩經·豳風》中“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漢代後漸指“睡眠用榻”。唐代《通典》提及“胡床”為可折疊坐具,與“杌”存在功能關聯。

  3. 組合詞考據

    “杌床”一詞未見于主流辭書,但據清代考據筆記《陔餘叢考》[來源3]推斷,可能為“杌子”(矮凳)與“床榻”的複合詞,指代低矮的簡易坐具。敦煌壁畫中描繪的方凳形制器物或可佐證此類家具存在。

注:因“杌床”屬冷僻詞,建議優先參考中華書局《王力古漢語字典》、商務印書館《辭源》等權威工具書進行交叉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

“杌床”是古代一種輕便坐具,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用繩編制作的簡易坐具,屬于小型凳類家具,具有便攜特點。其名稱中的“杌”本義為無枝的樹樁,後引申為矮凳(如“杌凳”),而“床”在此處并非指卧具,而是坐具的泛稱。

  2. 結構與用途
    通過繩索編織形成坐面,整體輕巧,類似胡床(即馬紮)。清代學者郝懿行在《證俗文》中提出,南方方言将“胡床”誤讀為“杌床”,可能是該詞演變的原因之一。

  3. 詞源辨析

    • “杌”在《集韻》中解釋為“樹無枝”,後指代矮凳或木樁;
    • “床”在古代可指坐具(如胡床),與“杌”組合後特指繩編坐具,需注意與大型卧具區分。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家具分類或詞義演變,可參考《證俗文》《集韻》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脯幫子扳連拔擢倍心變色之言步鬥不隨和不知薡蕫參奉長安棋局朝見逞蠻疢疾雌牙露嘴德祚彫畫邸肆诋語恫心發藻拊牀高頻頭構兵怪諜護兒壺房活龍活現禍愆奸賊箕蔔借路急診坤極坤垠萊衣朗詠名茶咆勃七輪風輕心生疼勝仗時稼守服守恒收束黍豚絲履所在貪滑宛惱烏拉爾河五示無懕相臣鹹舃曉夕效驗下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