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茅盾的意思、茅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茅盾的解釋

茅盾(1896-1981) : 文學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積極參加五四新文化運動,參與組織文學研究會,并主編《小說月報》。1921年參加中國共6*6*黨。1928年去日本。後與魯迅等成立左聯。建國後曾任文化部部長、全國******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并主編《人民文學》。著有長篇小說《子夜》,中篇小說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散文集《白楊禮贊》等。有《茅盾全集》。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茅盾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茅盾”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沈雁冰的筆名,其含義和背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原名與基本信息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1896年出生于浙江桐鄉烏鎮,1981年逝世。他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建國後曾擔任文化部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等職。


二、筆名由來

1927年發表小說《幻滅》時,他首次使用“矛盾”作為筆名,後被編輯葉聖陶改為“茅盾”。原因有二:

  1. 規避敏感:當時沈雁冰正被國民黨政府通緝,“矛盾”一詞尖銳刺眼,易引發麻煩;
  2. 姓氏合理:百家姓中無“矛”姓,加草頭成“茅”更符合姓名習慣,同時保留原意。

三、主要貢獻與活動


四、代表作品

茅盾的創作涵蓋小說、散文、評論等領域,代表作包括:


五、曆史評價

他被譽為“中國左翼文壇主将”“嚴肅文學倡導者”,其作品以社會剖析和現實主義風格著稱,深刻反映20世紀中國社會變遷。

網絡擴展解釋二

茅盾:意義、拆分部首和筆畫

茅盾是一個中國姓氏。它的拆分部首是草(艸)和皿(皿),它的筆畫數是12畫。

來源和繁體字形式

茅盾這個姓氏源自祖先所使用的某種家族标志,據推測,可能與茅草房屋的草字有關。在繁體字中,茅盾的字形為茅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茅盾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它的古代寫法為“茆盾”,其中“茆”是茅的古代寫法。這個古老的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常用。

例句

1. 茅盾是中國現代作家中最受尊重的代表之一。

2. 茅盾的作品多次獲得文學獎項。

組詞

茅家、盾形、盾牌、盾腿、盾舟。

近義詞

茅草(指茅盾姓的草字部分)、盾牌、盾形。

反義詞

公開、裸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