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落天涯”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指窮困潦倒,被迫漂泊到極遠的地方,生活困苦不安。其中“流落”強調因窮困而滞留他鄉,“天涯”則比喻極遠之地,常帶有孤寂無依的意味。
最早見于宋代德祐太學生的詞作《祝英台近》:“歎離阻!有恨流落天涯,誰念泣孤旅?”,描寫了戰亂或動蕩時期人們的漂泊之苦。
該成語不僅體現地理上的漂泊,還隱含着心理上的孤獨與無奈,常見于文學作品中渲染人物的悲涼境遇。例如,宋代戰亂頻繁,文人常以此表達對時局的感慨。
《流落天涯》指一個人因種種原因而身處陌生的地方或失去了歸屬感的狀态,形容一個人遠離家鄉或者被社會孤立、流離失所的困境。
拆分部首和筆畫:流-氵(水的偏旁)+嚴(丿+一);落-人(亻)+艹(草字頭);天-一(一橫);涯-氵(水的偏旁)+林(木字旁);共計13畫。
來源:《流落天涯》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洛陽伽藍記·伽藍主顯度勝經》中。該詞詞義中的“天涯”來源于佛教經典,意為塵世之外的邊界。後來,這個詞彙在文學作品中被廣泛使用,形容人情世故與生活困境。
繁體寫法:流落天涯
古時候漢字寫法:流落天涯
例句:他經曆了家庭的變故,流落天涯,過着颠沛流離的生活。
組詞:漂泊天涯、謀生之道、迷途、四海為家、離散他鄉。
近義詞:流浪、流離失所、漂泊。
反義詞:歸鄉、安身立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