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蒿裡》和《薤露》,古挽歌名。亦借指墓地。 明 徐渭 《問軍中之系于國用》詩:“甚者乏繼承,餒鬼滿蒿薤。” 明 徐渭 《女狀元》第五出:“是箇西隣粉黛,來乳哺媳婦到初學拜,不想俺椿萱都歸蒿薤。”參見“ 蒿裡 ”。
“蒿薤”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兩種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作為成語使用時,“蒿薤”指蒿草和薤菜(均為野菜),象征貧苦的生活環境。其含義包括:
在古籍中,“蒿薤”也指兩首著名的挽歌《蒿裡》和《薤露》,後引申為墓地的代稱:
建議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涉及古文需結合挽歌背景理解。
《蒿薤》是一個詞語,它指的是苦艾和韭菜。苦艾和韭菜都是常見的植物,具有藥用和食用價值。
《蒿薤》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艹和艹,它們都屬于草字頭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4畫。
《蒿薤》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最早見于《詩經》中的《周南·蒿薤》篇。在繁體字的使用中,依然保留着《蒿薤》這個詞的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蒿薤》在古代一般寫作「艸靹」、「菜菥」等,和現代寫法上有所不同。
1. 他吃下一碗熱騰騰的蒿薤湯,感到舒服多了。
2. 農民在田地裡種植蒿薤,為了豐收做好了一切準備。
組詞:蒿薤湯、蒿薤青、蒿薤煮、蒿薤菜
近義詞:艾草、韭黃
反義詞:香菜、芥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