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亭的意思、鼻亭的詳細解釋
鼻亭的解釋
(1).古地名。在今 湖南 道縣 北,接 永州市 界。相傳 舜 封弟 象 于此。《漢書·昌邑王劉賀傳》“ 舜 封 象 於 有鼻 ” 唐 顔師古 注:“ 有鼻 在 零陵 ,今 鼻亭 是也。”
(2).指 舜 弟 象 。亦借指動物之象。 清 吳偉業 《象》詩:“神象何年至,傳聞自戰塲…… 越 人歸駕馭,未許鼻亭狂。”
詞語分解
- 鼻的解釋 鼻 í 嗅覺器官,亦是呼吸的孔道:鼻子。鼻窦。鼻孔。鼻腔。鼻涕。鼻音。鼻煙(由鼻孔吸入的************煙)。仰人鼻息。嗤之以鼻。 筆畫數:; 部首:鼻; 筆順編號:
- 亭的解釋 亭 í 有頂無牆,供休息用的建築物,多建築在路旁或花園裡;涼亭。牡丹亭。 建築得比較簡單的小房子:書亭。郵亭。崗亭。 適中,均勻:亭勻。 正,當:亭午(正午,中午)。 筆畫數:; 部首:亠; 筆順編
專業解析
鼻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典故與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古地名
指中國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南省永州市道縣境内。據史書記載,此處為舜帝同父異母弟象 的封地(古稱“有庳”)。
來源:
- 《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封弟象為諸侯……居有庳。”
- 唐代《括地志》明确注釋:“鼻亭神在營道縣北六十裡。故老傳雲,舜葬九疑,象來至此……後人為立祠。”
二、引申義:兄弟失象征
因象曾多次謀害舜,後世以“鼻亭”暗喻兄弟不睦或家庭倫理悲劇。
來源:
- 宋代《輿地紀勝》引古諺:“象至不仁,封諸有庳”,反映其道德争議。
- 王夫之《讀通鑒論》評:“舜之于象,封之鼻亭,而富貴之”,體現儒家對倫理困境的調和。
三、文化意象:德化與教化的載體
曆代文人借鼻亭典故,強調道德感化的力量。如舜以德報怨,感化象使其守土治民,成為“以善化惡”的典型。
來源:
- 柳宗元《道州毀鼻亭神記》稱:“象之封,唯茲近之……德之至也”,頌揚舜的教化之功。
- 《漢語大詞典》釋義:“鼻亭,地名……後借指兄弟失和之事。”
權威參考文獻原文鍊接:
《史記·五帝本紀》(中華書局點校本)
《括地志輯校》卷四(賀次君輯校)
《輿地紀勝》卷五十八·荊湖南路
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二十》
《柳宗元集》卷二十八·記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2冊第152頁
網絡擴展解釋
“鼻亭”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地名
- 地理位置
位于今湖南省永州市道縣北部,與永州市交界處。
- 曆史淵源
相傳為舜帝封其弟“象”的封地。據《漢書·昌邑王劉賀傳》記載,唐代顔師古注:“有鼻在零陵,今鼻亭是也。”。
二、借代含義
- 指舜帝之弟“象”
因“象”受封于鼻亭,後世常以“鼻亭”代指其人。
- 引申為動物象的别稱
清代吳偉業《象》詩中“未許鼻亭狂”一句,即以“鼻亭”借指大象。
補充說明
- 詞源考證: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兼具地理與人物雙重指代功能,後逐漸擴展至文學意象。
- 現代使用:當代多用于曆史、文學領域,日常使用較少。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權威來源,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書》及唐代注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白腳百葉髻百源學派次傳倒卓燈光點頭之交迩遐發函煩惡防塞反目成仇反紐匪妓賦詠乖裂貴眷虎臣胡吹奬助剿兒嚼咀進稿精誠窘匮決張攫鸷巨儒苛急課寫連席隴頭水買山沒起倒妙麗腦球女臂培育飄墜暴衣傾毀清悫绮席棋藝人公僧庵時異事殊淑暢四配隨換托法忘戰必危完足維艱五倉下等縣罄仙子習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