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苛急的意思、苛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苛急的解釋

苛刻而急切。《資治通鑒·漢哀帝建平三年》:“ 嘉 以時政苛急,郡國守相數有變動,乃上疏。”《宋史·王嗣宗傳》:“侍禦史 路沖 知州事,為政苛急,盜賊羣起。” 明 張居正 《答巡撫郭華溪書》:“此事若非縣令苛急,賊亦未必遽叛。” 田志松 《統一是中國曆史發展的主流》:“在 秦 末,由于徭役苛急……激起了農民的反抗鬥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苛急”是一個漢語詞彙,結合曆史文獻和詞典解釋,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基本解釋

苛急(kē jí)指政策或行為既苛刻又嚴酷急切,通常用于形容治理方式或法令過于嚴苛、壓迫性強。


字義拆解

  1. 苛(kē):
    • 本義:小草(《說文解字》),後引申為“瑣碎、繁雜”,如“苛禮”。
    • 核心含義:形容嚴厲、嚴酷,如“苛政猛于虎”中的壓迫性政策。
  2. 急:
    • 指急切、緊迫,此處強調執行手段的嚴酷性,如“急政”指急于求成的暴政。

曆史用例

  1. 古代治理:
    • 《資治通鑒》記載漢代官員因“時政苛急”而上書勸谏;
    • 《宋史》提到官員“為政苛急”導緻盜賊群起。
  2. 詩詞引用:
    • 唐代王炎詩句“行行即下車,嘯諾解苛急”,反映對苛政的批判;
    • 金代胥鼎“慈柔難禁暴,苛急必傷生”,強調苛政對民生的危害。

現代應用

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描述高壓政策導緻的社會矛盾。例如秦末因“徭役苛急”引發農民起義(參考現代學者田志松的論述)。


近義詞與關聯詞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例句或語義演變,可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資治通鑒》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苛急

苛急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形容對人對事要求過分苛刻,追求過高的速度和效果。

拆分部首:苛(㔾)+ 急(忄)

筆畫:苛有9畫,急有9畫。

來源:苛急最早出自《韓非子·孤憤》:“苛急之氣,交以水火決,終敝其形。”意為過分追求完美和效果,結果可能損害自身。

繁體:苛急的繁體字為「苛急」,與簡體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文中寫作「苛疾」或「苛戾」。

例句:
1. 他對自己要求過于苛急,經常加班加點追求完美。
2. 領導對項目進度要求太苛急,導緻團隊成員壓力很大。
3. 他的苛急心态讓大家感到壓力,卻無法更快地完成任務。

組詞:苛求、苛責、苛刻、急迫、急切、急于、急着

近義詞:苛刻、苛求、着急、焦急

反義詞:從容、寬厚、隨和、不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