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erior;low-grade] 等級低的,地位卑下的;指低級庸俗、不高雅
(1).據《周禮》,天子有事會諸侯,則在郊外築壇以發布政事。壇之階有三層,分為上中下三等。由地而上,其第一層為下等,乃位次之低者。《周禮·秋官·司儀》:“将合諸侯,則令為壇三成……及其擯之,各以其禮。公于上等,侯伯于中等,子男于下等。”
(2).等級低的;地位卑下的。《儒林外史》第十五回:“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總以文章舉業為主……不要説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館、作幕,都不是個了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那上等的,自有那一班王孫公子去問津;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垂着涎要嘗鼎一臠。” 老舍 《二馬》第三段二:“﹝ 馬老先生 ﹞英文長進了不少,可是把文法忘了好些,因為許多下等 英國 人說話是不管文法的。”
(3).指低級庸俗,不高雅。 燕谷老人 《續孽海花》第四三回:“北班的下等習氣,實在是要不得。” 魯迅 《南腔北調集·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為什麼要考究這樣下等事呢,現在不說他也罷。”
降等。《左傳·襄公十九年》:“夫銘,天子令德,諸侯言時計功,大夫稱伐。今稱伐,則下等也;計功,則借人也;言時,則妨民多矣,何以為銘。”
“下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搜索結果中的權威解釋如下:
等級或地位層面
指品級低、地位卑下的群體或事物。例如《儒林外史》提到“算命拆字是下等”,體現職業地位的低微。
品質或層次層面
用于形容低級庸俗、不高雅的事物。如《續孽海花》批評“北班的下等習氣”,強調粗俗之意。
古代制度背景
源自《周禮》記載的壇階制度:天子會諸侯時築壇三層,最下層為“下等”,供子男等低階諸侯使用。
語義擴展
從具體等級劃分演變為泛指一切低劣、卑微的狀态。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用“下等”描述社會底層人物。
在當代語境中,“下等”可能帶有貶義或歧視色彩,需根據具體情境謹慎使用。如需完整釋義或更多例句,可參考、等來源。
《下等》一詞,指的是等級、品質較低的事物或個體。在中文語境中,經常用來形容低賤、庸俗、拙劣等。下等是一個形容詞,常常用來形容人、物或事物的質量狀況。
《下等》這個詞的部首是一部首(丨),共有5個筆畫。
《下等》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由下(xià)和等(děng)兩個漢字組合而成。下意味着地位低,等表示階級或等級。因此,《下等》形容的是地位或品質較低的事物。
《下等》這個詞的繁體字為「下等」。
在古時候,漢字「下」字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舊時的寫法是「下」的上方多了一個橫折曲線,表示低下、降低的意思。而「等」的古時候寫法是「等」字的上部分多了一點,表示級别或階段。
其他與「下等」義近的詞語有:下品、下賤、下作等。
與「下等」意思接近的詞語有:劣等、次等、低劣等。
與「下等」意思相反的詞語有:上等、優等、高等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