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連席的意思、連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連席的解釋

(1).席位相連;同席。 晉 袁宏 《後漢紀·順帝紀上》:“ 敬 拔刀斷席曰:‘ 敬 不忍與惡人連席!’”

(2).常形容關系密切。《南齊書·江谧傳》:“連席同乘,皆詖黷舊侶;密筵閑讌,必貨賄常客。” 明 高啟 《妫蜼太史自海上入郭賦是以寄瞻戀之意》詩:“宴閣既連席,行塘復同舟。” 魯迅 《華蓋集·“公理”的把戲》:“以人論,我與 王桐齡 、 李順卿 雖曾在 西安 點首談話,卻并不當作朋侪;與 陳源 雖嘗在給 泰戈爾 祝壽的戲台前一握手,而早已視為異類,又何至于會有和他們連席之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連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席位相連或同席,常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密切。該詞既描述物理上的座位相鄰,也引申為情感或社交層面的緊密聯繫(如《南齊書》中的“連席同乘”即體現共同行動時的親密性)。

二、出處與典故

  1. 古代文獻依據:最早見于晉代袁宏《後漢紀》,記載“敬不忍與惡人連席”,通過斷席行為表達對品行不端者的排斥,反襯“連席”隱含的價值觀認同。
  2. 曆史用法:明代高啟的詩句“宴閣既連席”則描繪宴會上賓主共坐的場景,體現古代社交禮儀中座次安排的象征意義。

三、使用場景

四、例句參考

  1. 古文例:“咆完,胖子吆喝衆人連席帶人抱走”(出自的造句,體現物理上的連席動作)。
  2. 現代例:魯迅在《華蓋集》中用“連席”暗指學術圈中的派系關聯。

五、補充說明

需注意語境差異:古代“連席”多具禮儀色彩,而現代使用更側重抽象的人際關系,實際應用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如需進一步探究文獻原文或不同時期用例,可參考《後漢紀》《南齊書》等典籍,或查閱權威漢語詞典獲取完整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連席的意思

《連席》是一個成語,指的是宴會上所有座位都被占滿,沒有空餘座位。這個詞一般用于形容宴會場面熱鬧、人滿為患的場景。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連席》的拆分部首是“辶”和“巾”,其中“辶”表示走動,常作為部首表示與行走、旅行有關的意思;“巾”表示席子,常作為部首表示與布席、座位有關的意思。總共擁有9畫。

來源及繁體

《連席》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見于唐代杜牧的《秋夕寄邱員外》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其中“連席”意為連續的座位。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均為“連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多有變遷。根據研究,古時候《連席》的寫法有所變化。比如在《廣韻》中,寫作“連席”。在《辭海》中,寫作“連席”或“連纖”。但現代通行的寫法則是“連席”。

例句

「宴會場面十分熱鬧,一看就知道是個連席的局面。」

組詞

連習、連席之喜、連席納涼、連席違憂、連席連晴

近義詞

滿席、座無虛席

反義詞

空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