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拆開封套;啟封。 三國 魏 吳質 《答東阿王書》:“信到,奉所惠貺,發函伸紙,是何文采之巨麗,而慰喻之綢繆乎。”《南史·張邵傳》:“ 荊州 刺史 謝晦 反,遺書要 邵 , 邵 不發函,使呈 文帝 。”
(2).發出信件或公文。
"發函"是現代漢語中表示信件往來的常用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通過書面形式發出正式信函。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該詞屬于動賓結構短語,包含以下三層語義特征:
基礎詞義
指以機構或個人的名義寄送書面信函,尤其適用于公文往來場景。例如國家機關之間的"關于提請審議XX事項的發函",或企業合作中的"發函确認合同條款"。
法律效力
在行政法領域,發函具有法定程式價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明确規定,行政機關應當通過發函形式進行跨部門信息核查,此類公函需加蓋單位公章方具法律效力(國務院令第711號)。
商務應用
國際商務實踐中,發函特指企業間通過EMS、DHL等可追溯渠道寄送的商業确認函。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建議,跨境發函應同時保留電子掃描件與紙質寄送憑證。
該詞的近義表述包括"緻函""去函",反義對應"收函""複函"。在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區分:日常溝通多用"寄信",正式場合則使用"發函",如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文書送達說明中特别強調"發函送達"的規範性要求。
“發函”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用法:
字面含義
引申含義
作為正式溝通方式,常用于單位之間商洽公務、詢問或請求批準事項(如、、)。
適用場景
分類
若需進一步了解發函的具體模闆或法律效力,可參考(搜狗律師)或(法律快車)的詳細說明。
白臉拜獻卑佞比句裁治蠶忌朝天一柱香承泣承意陳爛川衡出朝怵勸大糞擣毀碓搗多項式繁冗罰作飛符告急館陶園漢策侯門深似海後期黃帝術浣練惑主虎韬奬賞絶蹤款緩老斵輪涼吹離婁離心龍姿美言不信囊螢映雪佥諧侵據侵曉擒治饪熟融暖閃顫盛贊神人攝召士禮史前事寔霜霏熟練說問韬戈卷甲填堵晚智相胥邪魔外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