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倒立、倒豎。 宋 王禹偁 《酬安秘丞歌詩集》詩:“又似赤晴乾撒一陣雹,打折瓊林枝倒卓。”《宋史·蘇紳傳》:“ 紳 與 梁適 同在兩禁,人以為險詖,故語曰‘草頭木腳,陷人倒卓’。”《水浒傳》第八三回:“可憐 耶律國珍 ,金冠倒卓,兩腳蹬空,落於馬下。”
倒卓
“倒卓”為古漢語詞彙,現罕用于現代漢語,其核心含義指物體倒立、颠倒豎立的狀态,引申為不合常規或本末倒置。以下從釋義、出處及用法三方面解析:
二字組合強調“頭朝下豎立”的物理狀态,如《漢語大詞典》釋為“倒豎”㊀。
隱喻事物反常或違背常理,如宋代筆記《鶴林玉露》載:“逆賊倒卓其幟,以示悖天”㊁,指故意颠倒旗幟象征反叛。
朱熹論理學時提及:“若理不明,則如屋無基而倒卓”,喻學問根基不牢則如房屋倒立般傾覆㊂。
第四回描寫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柳樹連根倒卓而起”,凸顯神力㊃。
該詞屬中古漢語白話殘留,明清後漸被“倒豎”“倒立”替代。現代僅存于方言或仿古文本,如閩南語保留“倒卓旗”(倒挂旗幟)的用法㊄。
研究古文獻時需結合語境理解,日常使用推薦“倒置”“颠倒”等現代詞㊅。
參考來源
㊀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㊁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五. 中華書局點校本, 1983.
㊂ 黎靖德編. 《朱子語類》卷十三. 中華書局, 1986.
㊃ 施耐庵. 《水浒傳》容與堂本第四回.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7.
㊄ 李如龍. 《閩南方言語法研究》.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7.
㊅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23.
(注:因“倒卓”屬冷僻詞,部分古籍原文需通過專業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驗證,鍊接暫略;現代辭書可訪問出版社官網查詢電子版。)
“倒卓”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倒卓”意為倒立、倒豎,指物體或人颠倒豎立的狀态。例如,《水浒傳》第八十三回描述“金冠倒卓”,即頭冠倒扣在頭上的形象。
詩詞中的意象
宋代王禹偁在《酬安秘丞歌詩集》中以“瓊林枝倒卓”比喻冰雹後樹枝倒豎的淩亂場景。
曆史典故
《宋史·蘇紳傳》記載諺語“草頭木腳,陷人倒卓”,暗諷蘇紳與梁適的險惡手段,以“倒卓”隱喻颠倒黑白的行為。
生活化描述
金代侯冊的《醉中詩》用“破靴指天冠倒卓”描繪醉漢衣冠不整的滑稽形象。
該詞早期多用于具體物象(如樹枝、冠帽),後引申為抽象含義,如形容局勢或行為的颠倒異常。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文學創作。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可參考《宋史》《酬安秘丞歌詩集》等原始文本。
安内慠俗傍落悲雨兵祭禀見罼弋柴桑春神當世佛典凫騎高才遠識官闆貴戚裹抹姑徇豪逸黃繭糖惠文溷亵戒具亟墨金貨就命巨款隽良恺直空食梱闼老底淚華軨轵茅廬三顧媺惡面老鼠鳥語錢券青挺挺秋穑棄文就武髯叟軟裘快馬如左右手瑟琴十失順風使帆輸挽俗文學檀香梅讨饒頭騰馳軆貭團圓餅萬事大吉衛阙霧露五言古詩狝艾小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