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亭的意思、鼻亭的详细解释
鼻亭的解释
(1).古地名。在今 湖南 道县 北,接 永州市 界。相传 舜 封弟 象 于此。《汉书·昌邑王刘贺传》“ 舜 封 象 於 有鼻 ” 唐 颜师古 注:“ 有鼻 在 零陵 ,今 鼻亭 是也。”
(2).指 舜 弟 象 。亦借指动物之象。 清 吴伟业 《象》诗:“神象何年至,传闻自战塲…… 越 人归驾驭,未许鼻亭狂。”
词语分解
- 鼻的解释 鼻 í 嗅觉器官,亦是呼吸的孔道:鼻子。鼻窦。鼻孔。鼻腔。鼻涕。鼻音。鼻烟(由鼻孔吸入的************烟)。仰人鼻息。嗤之以鼻。 笔画数:; 部首:鼻; 笔顺编号:
- 亭的解释 亭 í 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凉亭。牡丹亭。 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书亭。邮亭。岗亭。 适中,均匀:亭匀。 正,当:亭午(正午,中午)。 笔画数:; 部首:亠; 笔顺编
专业解析
鼻亭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典故与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本义:古地名
指中国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境内。据史书记载,此处为舜帝同父异母弟象 的封地(古称“有庳”)。
来源:
- 《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封弟象为诸侯……居有庳。”
- 唐代《括地志》明确注释:“鼻亭神在营道县北六十里。故老传云,舜葬九疑,象来至此……后人为立祠。”
二、引申义:兄弟失象征
因象曾多次谋害舜,后世以“鼻亭”暗喻兄弟不睦或家庭伦理悲剧。
来源:
- 宋代《舆地纪胜》引古谚:“象至不仁,封诸有庳”,反映其道德争议。
- 王夫之《读通鉴论》评:“舜之于象,封之鼻亭,而富贵之”,体现儒家对伦理困境的调和。
三、文化意象:德化与教化的载体
历代文人借鼻亭典故,强调道德感化的力量。如舜以德报怨,感化象使其守土治民,成为“以善化恶”的典型。
来源:
- 柳宗元《道州毁鼻亭神记》称:“象之封,唯兹近之……德之至也”,颂扬舜的教化之功。
- 《汉语大词典》释义:“鼻亭,地名……后借指兄弟失和之事。”
权威参考文献原文链接:
《史记·五帝本纪》(中华书局点校本)
《括地志辑校》卷四(贺次君辑校)
《舆地纪胜》卷五十八·荆湖南路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
《柳宗元集》卷二十八·记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2册第152页
网络扩展解释
“鼻亭”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古地名
- 地理位置
位于今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北部,与永州市交界处。
- 历史渊源
相传为舜帝封其弟“象”的封地。据《汉书·昌邑王刘贺传》记载,唐代颜师古注:“有鼻在零陵,今鼻亭是也。”。
二、借代含义
- 指舜帝之弟“象”
因“象”受封于鼻亭,后世常以“鼻亭”代指其人。
- 引申为动物象的别称
清代吴伟业《象》诗中“未许鼻亭狂”一句,即以“鼻亭”借指大象。
补充说明
- 词源考证: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兼具地理与人物双重指代功能,后逐渐扩展至文学意象。
- 现代使用:当代多用于历史、文学领域,日常使用较少。
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个权威来源,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书》及唐代注释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般折磨白洋崩槎波滥察晓成埶炽灼愁冗冗撮盐入水大别山都图多大扼襟控咽二千石儿戏法莲梵蒂冈方差飞鸾伏特计谷氨酸寡趣闺女谷犬孤吟红丝疔煎駡嘉祚击毂窘厄宽以待人劳驾乐道緑蕙面牲明言谋寻耐冬孽尘遣价嘁喳趣味曲要髯公柔雌色胆神昏视如敝屣市掾输征讼怨贪褊韬轶腾掀秃节陁靡吐音限次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