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遐迩。 宋 蘇轼 《賀楊龍圖啟》:“伏審新改直職,擢司諫垣,傳聞邇遐,竦動觀聽。”《金史·樂志下》:“曲禮告成,邇遐屬望。” 明 宋濂 《康公神道碑銘》:“皇帝即位之三載,混一華夷,聲教所被,罔間邇遐。”
“迩遐”是一個文言詞彙,由“迩”(近)與“遐”(遠)兩個單字并列構成,表示“遠近”之意。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意義
“迩”指“近”,“遐”指“遠”,合稱“迩遐”即“遠近”,常用于描述空間或時間上的距離。例如:
引申用法
在文學作品中,也可比喻事物之間的差異或關系的親疏。例如: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僅見于古文研究或特定文學創作中。其含義可通過“遐迩”(遠近)一詞類推理解,如成語“聞名遐迩”。
“迩遐”是文言并列詞,核心含義為“遠近”,既指空間距離,亦可引申為時間或事物關系的對比。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蘇轼文集》《金史》等文獻。
迩遐(ěr xiá)是一個漢字詞彙,表示離得近或近遠相對的概念。
迩(辶+亻):辶是走的部首,亻是人的部首,一共4畫
遐(辶+土+日):辶是走的部首,土是土地的部首,日是太陽的部首,一共12畫
迩遐的古文形式是「邇遐」,在古代常用于描述距離的遠近。
在古代,迩遐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相比略有不同。具體的形态變化在古代字書中可見。但意義和解釋仍然相同。
- 這個商店離我家很迩,我可以步行去。
- 距離太遠,我們相隔遐迩。
- 遠迩聞名:形容名聲遠揚。
- 迩如舊日:形容兩人之間的關系像以前一樣親密。
- 近:表示距離相對較近。
- 附近:指離某地點不遠的範圍。
- 遙遠:意指距離遙遠,相對于近。
- 相隔:表示兩者之間的間隔較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