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隴頭水的意思、隴頭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隴頭水的解釋

(1). 隴山 頂之流水。 唐 于濆 《隴頭吟》:“借問 隴頭 水,終年恨何事。”《樂府詩集·漢橫吹曲一·隴頭》 郭茂倩 題解引《三秦記》:“其坂(指 隴山 )九回,上者七日乃越,上有清水四注下,所謂 隴頭 水也。”

(2). 漢 樂府名。《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一·隴頭》 宋 郭茂倩 題解:“一曰《隴頭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隴頭水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意蘊的古典意象,其含義可從字面、文學及文化象征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面本義

指隴山(今六盤山南段)源頭或流經的河水。

“隴”指隴山,為古代關中與西域的地理分界;“頭”喻水源或山麓;“水”即河流。該詞最早見于地理記載,如《三秦記》載“隴山頂有泉,清水四注”,後演變為固定意象。

二、文學意象

在樂府詩與邊塞文學中,“隴頭水”承載三重情感:

  1. 征戍之苦:象征戍邊将士的艱辛,如《樂府詩集·隴頭歌》中“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肝腸斷絕”;
  2. 思鄉之愁:流水意象暗喻綿長鄉愁,如庾信《哀江南賦》“隴水凄咽,猿鳴斷腸”;
  3. 時空永恒:以流水不息對照人生短暫,如王維《隴頭吟》“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

三、文化象征

作為絲路地理标志,隴頭水見證東西文化交流;其“清冷嗚咽”之聲更被賦予悲壯美學特質,成為“華夏邊塞精神”的符號化表達。唐宋後常見于書畫題詠,如故宮藏明代《隴山飛瀑圖》即以水墨再現此意象。


權威參考文獻:

  1. 《三秦記》(輯本),秦漢地理文獻
  2. 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二十五,中華書局點校本
  3. 《隴右地理與唐宋邊塞詩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 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方志資源(隴山地方志)

網絡擴展解釋

“隴頭水”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地理、文學及文化背景綜合理解:

一、地理實體

指隴山(今陝西隴縣西北至甘肅天水一帶)頂部的流水。隴山又名隴坂、隴坻,地勢險峻,是古代軍事要地。其水流因山勢陡峭而湍急,常帶沙石,且因環境蒼涼,流水聲被形容為“幽咽”,成為邊塞詩中象征征人愁苦的意象。

二、樂府詩名

“隴頭水”是漢樂府橫吹曲名,屬邊塞題材,多描寫戍邊将士的艱辛與思鄉之情。例如南朝劉孝威的詩句“從軍戍隴頭,隴水帶沙流”,即通過描繪隴水之景,抒發保家衛國的悲壯情懷。

三、文學意象

  1. 征人愁緒的象征:因隴山為古代邊關要塞,詩中常用“隴頭水”表達戍邊将士的孤獨與思鄉,如“遙望秦川,肝腸斷絕”(《三秦記》引文)。
  2. 邊塞蒼涼氛圍的渲染:流水聲的“幽咽”與沙石混雜的描寫,強化了邊地艱苦環境的刻畫。

四、成語引申(需謹慎參考)

部分資料提到“隴頭水”被引申為“虛有其表”的比喻(如),但此用法較少見于經典文獻,可能為地域性或現代衍生義,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提示:若需查閱完整詩詞或地理考據,可參考《樂府詩集》《三秦記》等文獻,或訪問可可詩詞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愛寳巴錦變證璧诰殘花晨離吃裡扒外吹花初生犢兒辭典帶脈戴帽子道答等樣兒童心理學番守風牛分解反應輔治甘敗下風割包剪柳固定電話淮白猾吏華馔豁啷降名簡介積霤觊慕巾箑戢畏絶甘分少郡王考限鱗塍隴笛缦樂夢餘眇末目動言肆木軨木硯膨大輕駕傾詐曲襟升壓滲滲攝判視息授課手模土稚往年玩威相譏先見之明消泯小曲兒